有一則寓言:
說的是驢子背鹽渡河,在河邊滑了一跤,跌在水裏,那鹽溶化了。驢子站起來時,感到身體輕鬆了許多。驢子非常高興,獲得了經驗。後來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樣,於是走到河邊的時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驢子非但不能再站起來,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驢子為何死於非命?因為它沒有正確地對待經驗,因為它機械地套用了經驗,形成了思維定勢。無形中,這種定勢的思維,逐漸地消磨了自身的鬥誌,更不可能有動力再去創造轟轟烈烈的事業戰果。
窮人這種習慣性的滿足感注定了要做財富的守望者,而不是獲得者。
威利·阿莫斯說:“恐懼敲響了你的門,信念讓你打開了門,你發現根本沒有人。你害怕的東西並不存在。你隻是不斷地自己製造恐懼。”對那些成功的富人,成功並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在逆境中不懈奮鬥努力的精神。成功隻是那些努力的一個成果而已。人生也如自然界一樣,有晝夜明暗、陰晴圓缺,一個人不可能一生都走在明朗的陽光下,也會遭遇陰雨黑夜。
黑夜過去白天自然來臨,暴風雨後終會有豔陽高照,而窮人往往不能將自然現象與人生相結合,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看到雨後的彩虹。
有一個人,在大學畢業後5年內就換了8份工作,月薪也隻有略微的提升。在那一連串的挫敗後,“放棄”當然是最容易的一條路,但他卻沒有因此認輸。他認為精神上的投降是最可怕的。不管上司怎麼說他,也不管他工作的曆程和薪水透露出怎樣的信息,他從未停止思考更好的方法來完成工作,也從未停止夢想自己將來可能經營的事業。
他曾兩次創業失敗,使他背負沉重的債務。每份工作的報酬都僅夠眼前開銷,沒有多餘的金錢可供還債或儲蓄。雖然他沒有樂觀的理由,卻也從未沮喪過。更重要的是,從未自暴自棄,也不覺得自己失敗,或自認平庸。
把夢想轉換為目標,目標轉換為任務,任務轉換為步驟。
雖然朝九晚五的生活已經讓他身心疲 憊,但仍未阻止他用業餘時間來編織自己的夢想。終於,第6年,在他做第9份工作時,老板給了他發揮創意的機會。3個月內,他與另外一個合作夥伴設計的營銷方案,讓公司年銷售額倍增,由3000萬美元暴漲到6000萬美元。在完成該方案後,他與這位合夥人一起開創了新的事業。
往往是一個人的定勢思維方式阻礙了自己的發展,那些成為富翁的人們懂得將負麵的、消極的想法轉變成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思想。轉化一下思維方式,肯定了好的,不好的自會消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