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寸才能再進尺
——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是美國心理學家從一個實驗中得出的結論。在實驗中,實驗者派人隨機訪問了一組家庭主婦,先向她們提出一個小要求:將一個小招牌掛在她們家的窗戶上。由於這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又不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這些家庭主婦都愉快地答應了這個小要求。過了一段時間後,實驗者再次拜訪這組家庭主婦,然後向她們提出一個更為苛刻的要求:將一個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掛在庭院裏。讓實驗者驚訝的是,竟然有超過半數的家庭主婦答應了這個要求。
與此同時,實驗者還派人去隨機訪問另一組家庭主婦,直接向她們提出把一個不僅大而且不美觀的招牌掛在庭院裏,結果隻有不到20%的家庭主婦同意這個要求。
為了證明這種現象不是偶然,實驗者還專門進行了一個同類實驗。在這個實驗中,實驗者讓助手到居民區勸人在房前豎起一塊寫著“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
在第一個居民區內,助手直接向人們提出這個要求,結果遭到了大多數居民的反對,接受者隻有17%;在第二個居民區裏,實驗者先請求所有的居民在一份讚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字,由於這是一個很容易做到的小要求,所以幾乎所有的居民都同意了。幾周後,實驗者再向那些簽字的居民提出豎標語牌的要求時,結果居然有55%的居民都同意了。
這個實驗結果說明,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意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為這個要求不僅會耗費他們的精力與時間,還難以完成。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較小、較易完成的要求,並且在實現這個較小的要求之後,人們往往比較容易接受較大的要求。
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定義為登門檻效應,具體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之後,為了避免認知上出現不協調的現象,或者是想給對方留下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就好像登門檻一樣,隻有一級台階一級台階地攀登才會比較順利地到達更高處。
登門檻效應一般被應用於產品的推銷中,因為這樣比較容易說服顧客購買商品。對於一個成功的推銷員而言,通常不會直接向顧客推銷自己的產品,而是向顧客提出一個人們通常不會拒絕的小要求,在對方答應後再一步步地提出其他要求,最終達到自己的推銷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