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1 / 2)

一次聚會,大家有說有笑地談天說地,有人提議每個人都講個笑話,活躍下氣氛吧!於是,一桌人挨個講起笑話來,氣氛非常好,大家都感到輕鬆而愉快。坐在硯友旁邊的夜庭講了一個幽默故事,並且自稱是狄更斯小說裏的一個片段。

硯友聽過夜庭講的故事,他知道這個故事並非來自狄更斯原創,而是狄更斯對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的借鑒。於是,硯友糾正夜庭說: “這個故事出自莎士比亞的作品。 ”夜庭聽後,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麵子上掛不住,於是反駁道: “莎士比亞?怎麼可能,你一定是搞錯了,我是在狄更斯的作品中看到的,前兩天還特意翻了這一段呢。 ”

硯友正準備繼續反駁夜庭的說法,想到好友高喬是莎士比亞研究者,遂轉向高喬,問: “老高,你是專家,你說說這個故事是不是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高喬回答說: “硯友,是你搞錯了,我從來沒看過這個故事,夜庭說的對,是狄更斯的作品沒錯。 ”

硯友興致勃勃地還想反駁,被高喬在桌子底下踢了一腳,硯友見周圍人都興趣索然地看著自己,遂尷尬地岔開話題說: “既然專家都說是了,那一定是我搞錯了,咱們還是接著講笑話吧,輪到誰了?哦,輪到我了,那麼我來給大家講一個……”

聚會散場,硯友和高喬一起離開,一路上硯友都在抱怨: “夜庭明明說的不對嘛,你還幫他說話,真不夠意思,害得我成了罪人,好像我黑白不分,故意攪局似的。 ”

“硯友,你真得改改這愛較真的性格了,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好嗎?夜庭好歹也是個副教授,雖說沒有你學問深吧,說出去也是個學者,幹什麼非得為難他,讓他在眾人麵前下不來台呢?”

“我沒想為難他,隻是就事論事而已。 ”

高喬看著硯友一本正經的樣子,搖了搖頭,擺出一副“此人已無可救藥”的無奈表情。

得理不饒人也好,得理且饒人也好,都是個人的自由權利,誰也不能幹涉。但是,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糾正他人的謬誤,方法上的不同,決定了人際遭遇也不同。總是對他人求全責備、過分苛刻的人,身邊的人必定逐漸遠離,盡量避免接觸;得理且饒人,給自己留條後路、給對方留個麵子,當情景對調時,對方也會給你留餘地、留麵子。

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並不容易。人生經曆多了之後,對曾經經曆的事情、見過的人心裏難免會憤憤不平,曾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是受到了屈辱,得理占了優勢之後就會想要報複一下對方,讓別人也嚐嚐自己曾受到的待遇。簡單來說,這樣的人通常都在執著於孰是孰非,喜歡強調絕對的對和錯,若能在此時轉念想一想,公道自在人心,何必太過執著於形式上的正義,便能放寬心,放人一馬又何妨。

一次聚會,大家有說有笑地談天說地,有人提議每個人都講個笑話,活躍下氣氛吧!於是,一桌人挨個講起笑話來,氣氛非常好,大家都感到輕鬆而愉快。坐在硯友旁邊的夜庭講了一個幽默故事,並且自稱是狄更斯小說裏的一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