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操之在我(1)(2 / 3)

沒有人會浪費時間罵一個空船。他把自己的皮滑艇撥正了方向又繼續向上了。這個人為什麼會在別人撞了他的船以後既受到了撞擊之苦又受到了情緒之累呢?如果一開始那些船就是空的又會怎麼樣?如果他假設那些船是空的,結果又會如何?他就不會額外增加那麼多無端的煩惱了。

重新解釋事情

一個美麗的女士結婚兩年,先生拋棄了她,小孩也死去了。她痛苦至極,想到了投海自殺。船工開船到達深海的時候說:“姑娘,兩年前你是什麼樣的?”女士說:“那時候我是單身貴族,瀟瀟灑灑。現在我一無所有,萬念俱灰。”船工說:“你現在不是同兩年前一樣嗎?”女士想了一會兒,終於明白了。開心地說:“可不是嗎,咱們回去吧。”

沒有人能使你高興、悲哀、激動或憤怒,除非你給予他們這個權力。

給自己的頭腦輸入正向的信號,就會獲得正向的心態。

說積極的語言,可以獲得積極的心情。

事情本身是中性的,人對事情的看法是有極性的。事情就是事情,沒有好壞之分,是人給事情定義了好壞。沒有錢未必是壞事情,有錢未必是好事情。

兩個秀才去趕考,路上遇到一口棺材。一個想:今年的趕考又完蛋了,遇到棺材多不吉祥。另外一個想:今年我時來運轉了,路上遇到棺材,棺材棺材升官發財。整個考試過程中,兩個人的頭腦都在運轉著棺材的事情。考試結束後,兩個秀才都對自己的太太說:“那口棺材真靈。”

這個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一個人因為發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不如他對事情的看法對自己的傷害更深。

不隨波逐流

事情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事情的看法。

一個人當他改變對事物的看法時,事物和其他人對他來說就會發生改變。

如果一個人把他的思想指向光明,就會很吃驚地發現,他的生活在變得光明。

有一個大型企業,領導者是一個充滿動力的人,有遠見、有創造性、有智慧、有能力,十分優秀,他的領導方式是命令式的領導方式。在構思出主意後,他命令下屬們:你這樣做這個,他那樣做那個。當他發布完命令後,就宣布會議結束,大家分頭去執行指示,不會給大家反饋的機會。他的主意並不總是萬無一失、不可挑剔的。下屬們看到了決策的不足,也沒有人反映給他。大家在背後這樣說:“讓他弄去吧,這個主意不會帶來什麼好結果,反正是他的企業,他是企業的頭。”抱怨完後,增加了心中對領導者的不滿,減少了對企業的歸屬感,但是沒有辦法,還是要在這個企業供職。其中隻有一個人例外,當大家抱怨的時候,他給以適當的解釋,領導者給他的任務,他加上自己的分析去完成。一次領導者要他準備有關的材料,他附上了自己的分析。結果有一次,領導者在發布完命令之後,把目光投向他,問道:“你說這樣可以嗎?”全場人驚訝地看著他,為什麼他會得到領導者這樣高的重視?他站起來,肯定了領導者決策的優勢方麵,提出了自己的補充看法。再以後沒有該人的評價決策就不確定。最後,這個人被提拔為總經理助理。這個被提拔的人就是操之在我的人。操之在我的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努力改變小環境。不負責任地推卸、抱怨、牢騷,而自己又不做任何努力,等同於平庸。抱怨和牢騷既破壞了自己的心情,又於事無補。一個人跟瑜伽師傅學習搬山術,念咒語卻沒有辦法把山移過來。

瑜伽師傅說:“搬山術的目的是拉近你和山的距離,既然山不過來,那你就過去。”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別人,那就隻有適應別人。

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沒有哪個人的事業會是一帆風順的。沒有困難,沒有挫折,沒有失敗,事業恐怕也就不能稱之為事業了。這時候,如何麵對挫折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敗。

彭鬱是單位裏不可或缺的一位業務骨幹,因為能力突出,多年來一直受到領導的重用。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領導因故調到別的單位,接替他的是原來的副職,也是原領導的一個死對頭。這位新領導認為彭鬱是他對頭的人,簡直把彭鬱看做是原領導的替身,處處刁難,分配給他的都是些繁瑣的工作。彭鬱覺得很委屈,真想一走了之。可是四十多歲的人了,想調走哪有那麼容易,何況他也實在舍不得心愛的工作和多年打下的事業基礎。怎麼辦?消極怠工嗎?有一段時間他確實表現出了這樣的情緒。然而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錯了,消極怠工最終隻能是毀掉自己的前程。於是他想,我可不能為了這樣一個領導毀了自己。而且個人發展的好壞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實力的。這樣一想,他感覺自己的心情順暢了許多,工作也隨之賣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