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自信(7)(2 / 3)

自信與行動

自信的人沒有借口

在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人都知道有四個標準答案能使人獲益終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答案就是:沒有任何借口。

西點軍校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傳統,遇到學長或軍官問話,新生隻能有4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報告長官,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比如軍官問:“你的皮鞋這樣就算擦亮了嗎?”你的第一個反應肯定是為自己辯解:“報告長官,剛才上課時不小心有人踩了我。”但是不行,所有的辯解都不能作為回答,你隻能從四個標準答案中選擇作答,所以,你隻能回答:“報告長官,不是。”軍官要問為什麼,最後你隻能回答:“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學校認為,這樣的規定是要讓新生意識到任何時候隻有行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忍受不公平,隻有堅持這種信念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真正實現說到做到。

決策與行動

行動才會有結果。行動不一樣,結果才不一樣。知道不去做,等於不知道,做了沒有結果,等於沒有做。不犯錯誤,一定會錯,因為不犯錯誤的人一定沒有嚐試。錯了不要緊,一定要善於總結,然後再做,一直到正確的結果出來為止。

成功人士的特點是決策快改變慢,所以才有格言。無效率的人總是說沒有時間,而那些有建樹的人似乎不僅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事情,還有時間做社會公益活動。他們怎麼就能比那些效率不高的人多那麼多時間呢?原因就是他們花在決策上的時間很少。要知道在茫茫人海中,與你持有同樣遠見和洞察力的人不隻你一個,所以才有相類似的思想出現,隻有第一個把這個思想變成現實的人才是贏家。

如果你想完成什麼事情,把它交給忙人。

效率不高的人不敢決策的原因是擔心做出錯誤的決策。

決策過程中首先向自己提出的問題是:這個決策使得我靠近還是遠離我所希望的?如果決策不會帶來負麵影響,那麼對這個決策的回答就應該是肯定的。

我們通過說話學習說話,通過唱歌學習唱歌,通過跑步學習跑步,通過工作學習工作,通過愛學習愛。什麼叫行動?行了就去動。聰明地管理你的時間,壓力會隨行動的進行而減小。像沒有人看見你一樣做事,像不需要錢一樣做事,像你不會失敗一樣做事。

沙漠中的小羊

沙漠中一隻小羊十分饑餓,它幸運地同時發現了相距較遠的兩片草地A和B。它跑向A草地,當它離A近時,它回頭看了看B草地,發現B比A要茂密,它回頭向B跑去。當它離B近時,回頭看了一下A草地,發現A比B茂密,它又回頭向A跑去。它決心要吃到最好的草。當它離A近時它又回頭了,結果重複出現來回跑。幾個來回以後,當它處於兩片草地中間的時候,它消耗完了自己的能量,再也跑不動了,哪片草都沒有吃到,結果它餓死了。

機會在猶豫中喪失,敢於決策比善於決策更重要。

不行動你隻會維持當前的狀態,你不會得到更多,行動了你才會發生改變。

行動區分了失敗者和成功者。

要事先做

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查理斯?舒瓦普承認曾會見過效率專家艾維?利。會見時,利說自己的公司能幫助舒瓦普把鋼鐵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認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實上公司不盡如人意。可是他說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更多行動。他說:“應該做什麼,我們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執行計劃,我會聽你的,在合理範圍之內價錢由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