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給予認可和鼓勵上吝嗇。
在指出不足時給對方留下自尊。
能夠為別人締造正麵心態,你就會贏得別人的認同。
成為別人信心的來源,你就會贏得追隨者。
由“不好”到“好”和由“好”到“更好”雖然同樣都是進步,但是它們的過程卻迥然不同。從“不好”到“好”是在否定過去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變,操作者的心態往往是負麵和被動的,在改進方麵也不易做到揚棄。從“好”到“更好”
則是在肯定過去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變,本身就是一個揚棄的過程,操作者的心態也會是正麵和主動的。兩種不同的起點和過程一定會得到兩種不同的結果,孰優孰劣可想而知。
基於情商的激勵是鼓舞對方最好的方式,溝通時認真地聆聽、詢問、鼓勵,雖然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能讓對方的能力和水平立即得到實質性的提高,但你給對方的感覺是肯定的—我很重要,我已經取得了成績,而且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這便是個人和團隊走向成功的開始和必由之路。
一個成功的外資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理這樣說:“我的快樂經常感染周圍的人,和我在一起更多的是快樂。很多人願意和我說說他們的煩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一般是聽。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有煩惱,其實隻是希望說出來。一旦說出來,他們就會好起來。勸人其實沒有任何作用,他們早就在心裏決定了。找人說說,隻是發泄。
說到動情時,我隻要遞上一張紙巾,就勝過千言萬語。”
這種順暢的溝通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達到兩個目的:獲得理解、關愛、友情。解決別人的憂慮,幫助別人締造自信。在工作中提高效率,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斯托克戴爾悖論
美國海軍上將詹姆斯?斯托克戴爾是美國榮譽勳章的獲得者。越戰中,他在越共的戰俘營度過了7個年頭(1965~1973)。他最終幸存下來是因為恪守著一個信念:他的生活不會比此刻更差了,他的生活終有一天會好過以前。他堅信自己能夠出來,但是不做短期出來的打算。而過於樂觀的人卻沒有出來,因為他們以為聖誕節前自己一定會被釋放,結果在一個接一個的失望中抑鬱而死。斯托克戴爾告誡那些樂觀的人說:“我們不會在聖誕節之前出去,麵對現實吧!”
如果你已經在坑裏了,就不會再掉到坑裏去了。
自信是競爭中的心理力量,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和基本素質。
這個定律被稱做斯托克戴爾悖論。生活有時是不公平的,有時順利,有時逆境,有時得意,有時失意。將人們區分開的不是困難的有無,而是對待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困難的態度。
你已經很差了,以後不會比這更差了。即麵對目前現實中的最殘酷的事實,同時又對未來的最終勝出懷著絕對信心。
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如何獲得信心?記住斯托克戴爾悖論:堅持你一定會成功的信念,不論有多大困難。同時,要麵對現實中最殘忍的事實,無論它們是什麼。這是走向成功的關鍵心理秘訣。
案例:找回失去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