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詩人的眼淚為誰而流(1 / 1)

中國是詩的國度。

中國人身上洋溢著詩性和詩魂。

因詩而有詩人。詩人的涵義無遠弗屆。它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技術?抑或,它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概念?

全都不是。它是一顆飽經憂患的心;一個苦苦求索的魂;一段感時傷世的愁緒;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戀。它並非死板的機械,而是鮮活的迸發著永恒生命力的不滅精靈。

凡動情處即有詩。詩人具有脆弱的感情,一草一木的變化都能引起心底波瀾。人的生老病死,年輪的春秋代序,命運的崎嶇坎坷,心靈的千瘡百孔……都在詩人的心裏留下難以磨滅的烙痕。

常人是微痛的,詩人則會發酵,提升拓深,變為難以抵禦的劇痛。

不是詩人生性喜好誇張,而是詩人的多愁善感使他們難以自抑。敏感而洶湧的感情攻勢令他們難以招架,不吐不快。於是傾訴筆端,付與紙墨。詩人的舞蹈的靈魂使平淡的文字變得神奇,富有魔力,直指人心。

這就是詩的力道。穿透人心的力量最值得敬畏。

品讀古往今來的詩作,裏麵含有大量噙著淚水的詩篇。淚水是悲情的象征。悲情把美好的事物撕裂,如同揉碎醉人的夢幻。

或陡然巨變,或遭遇打擊,或仕途蹭蹬,或愛情遺恨,或人生落魄,或生活窘困,種種人生的淒苦遭遇,如重錘一樣,捶擊詩人脆弱的心靈。詩和淚的結合,賦予詩人一種恰當的宣泄方式。詩人和著血淚,寫下了永久震撼人心的作品。

聽!詩人在唱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朦朧中,年輕人對愛情的渴望和熱烈呼之欲出。那種若即若離的思慕,那種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愁怨,跨越數千年時間的長河,一直成為詩歌的主題。

沒有愛情,世界會變得枯燥;沒有愛情,詩歌也不會飽含生命力。然而愛情除了怦然心動,還充滿了意外別離,強權破壞,變心等諸多因素的幹擾。詩人的眼淚也因此而落。

愛情來的時候,心中像揣了兔子,突突直跳——那是跳躍的歡喜的音符;愛情發生了變故,則仿佛從雲端墜落穀底,不但身體,意誌和靈魂也摔得粉碎。

曾經的山盟海誓煙消雲散;曾經的花前月下淪為泡影;曾經的如膠似漆變為形同路人。那狠心的賊啊!何苦安排這一場牽腸掛肚、痛徹心肺的遊戲!詩人的心裏悲情難遏,淚水涔涔,擲地有聲。

愛情讓詩人落淚。愛情需用淚水澆灌。沒有淚水的愛情,並不存在,也不得長久。

聽!詩人在悲吟!

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清醒是一種痛苦,深入骨髓。它的敵人是隨波逐流。詩人的細微的心思怎能容忍隨波逐流?沒有自由之人格和獨立之思想,毋寧死!然而世界已經破碎,詩人落魄,無力去補蒼天破。

那河畔的青影,映照著一個憔悴的麵龐。國家衰亡,社稷淪喪,戰亂頻仍,生靈塗炭,詩人空懷一腔愛情熱情,卻不想奸佞當路,小人得誌,報國無門。詩人流淚了,淚水打濕衣襟,既為國家的危如累卵,也為自己的英雄無用武之地。

一襲青衫,落拓江湖。一身的風塵,滿麵的憔悴,或奔走呼告,或貢獻綿薄,或因痛心而歸隱田園,種種都為一顆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熱心。國家把詩人拋棄了,詩人不抱怨,因為詩人愛這個國家,愛這個國家的子民,愛這個國家的前途。

江山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戰亂和衰亡是曆史賜予詩人的最豐厚的禮物。經過洗禮,詩人的渾濁的老淚潸然而落。這樣的眼淚有力,有情,有永恒的震撼力。

聽!詩人在呐喊!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詩人的眼淚各有其因。

有的詩人生命何其短促,如夏花,如流星一般;有的詩人遭遇何其悲慘,混在底層,溫飽難繼;有的詩人生為帝王,卻淪為階下之囚;有的詩人前途廣大,卻因一場無情的政治遊戲而遺憾終生;有的詩人生為女子,淪落風塵,迎來送往……

一切都被命運之神玩弄於股掌之間。人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什麼時候都不能。當噩的命運逞強時,人的所有行為都顯得渺小,無力。隻剩下歇斯底裏的呐喊,才能讓命運之神短暫停止它的暴行。

呐喊,針對命運的不公;呐喊,針對世事的不平;呐喊,針對命運發出控訴。這樣的聲音最有力量,它發出震人發聵的巨響,人的心弦為之劇烈的抖動,瘋狂的助威。

詩人一邊流著痛苦的淚水,一邊發出震蕩古今的呐喊。後人讀來時,濕潤中氤氳一個偌大的背影,那是詩人不屈於命運的靈魂。

是為序。

納蘭秋

2007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