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3 / 3)

茂瑾說:“好。”不過他覺得自己有點兒累,所以,他想把寫族規的事情交給二弟舜瑾去做。於是,他抬起頭,在人群中尋找舜瑾的蹤影。可是,沒有。

“舜瑾呢?”他背著手問。沒有人回答。茂瑾搖了搖頭說:“好吧,我來寫。”

這天晚上,四十七歲的茂瑾提筆為下梅的龐氏祠堂寫下了第一個族規:

“蓋聞人必有先,故建祠以懷祖德。龐姓世居江西鉛山,自文卿公生子茂瑾舜瑾英瑾三人,來崇邑下梅以後,生意日遂,產業漸充。乾隆十一年,遂自手買置下梅當溪口地基,興建祠宇。宗祠已建,各房乃思置產業,以備蒸嚐,為長久之計。爰集銀兩成六千兩之數,蒸當有資,永垂於後。惟祖祠年久修聾、田土旱澇諸項,均予整頓彌補。凡子孫讀書上進,無力殯葬者,皆宜酌給。子孫公議,凡宗祠租穀銀兩,除每年給置辦祭者洋番一百五十圓外,餘概不許輪收。每年公存若幹,管理者仍清出帳目,不得侵吞以及私相借貸,逐年添買田產以務。”

那時,梓然正在燈下縫補衣服,她忽然抬起頭來道:“茂瑾,我看還要加上一條,就是龐家的人,無論誰都不許抽大煙,誰要是抽大煙,就永遠不能進祠堂裏來。”“好。”茂瑾想了想,又提筆寫道: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義,有傷風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廢弛,有違祖訓。

各宗墳墓,山林界止,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據。

讀書尚禮,交財尚義,毋致驕慢嗇吝,有玷家聲。

富勿自驕,貧勿自賤,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禮。

婚姻擇配,朋友擇交毋致貪慕富豪,有辱宗親。

周窮恤匱,濟物利人,毋致慳吝不為,有乖禮體。

鴉片煙膏,喪家斧斤,毋致貪愛蓄藏,有遺後患。

冠婚講禮,稱家有無,毋致襲俗浮奢,有乖家禮。

房舍如式,服飾從儉,毋致僭侈繁華,有逾例禁。

茂瑾舜瑾英瑾竭力辦理完並合刊明條勒石於後第二天,當他沉著臉在祠堂裏念族規的時候,發現人群裏還是沒有舜瑾的身影。

茂瑾想不明白舜瑾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龐家。這個問題想得他頭疼欲裂。這些天來,他總是覺得自己很累很累,他希望能有人站出來接過家裏的生意,這樣他就可以稍稍喘息一下。

可是舜瑾哪裏去了?

晚上,他將自己關在舜瑾住過的書房裏待了很久,舜瑾還是沒有回來。後來,他看到舜瑾放在桌上的一方手帕,手帕上繡著一個草草的“天”字。他知道那是盈天的東西,於是他把手帕拿起來,握在手裏。

就在那時,他看見手帕下麵的宣紙上,赫然寫著一個“地”字。

茂瑾似乎明白了什麼。他悄悄地將手帕塞在懷裏,走出舜瑾的房間。

月色裏,他的腳步已經有些瞞跚。

幾個月後當茂瑾在天心禪寺和寧塵禪師一起喝茶的時候,看到一個灰色的影子從他的麵前飄然而過。有人告訴他,這是寺裏新來的寧地師父。茂瑾說,不對,你們說錯了,那分明是舜瑾。

茂瑾跟著那個灰色的身影走了出去,一直走,一直走。他們從天心禪寺蜿蜒的山路一直走過了山門,走過了鷹嘴岩,走過了武夷宮和九曲溪口。最後,他們走到了當溪和下梅交彙的地方。

那裏,龐家的船隊在英瑾的帶領下,正要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