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協調中的協調——精神運動性興奮(2 / 2)

家裏人覺得他職場受挫,鬧鬧情緒是正常的。韓老師則一如既往地消沉著,除了工作日,他不出門,也不願意見人,連家務都懶得做,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三餐並一餐,身體日漸消瘦起來。

到了暑假,深沉路線走了半年的韓老師一改形象,無緣無故地變得歡樂起來,話也變多了。他跟同事說:“我現在腦筋開竅了,特好用,渾身都有力氣。”韓老師見到誰都打招呼,拉著人家聊天,說起來沒完沒了。一位同事被他拉到家裏喝酒,足足聽他一個人說了三個小時,此後,這位同事見到他就繞著走,生怕再受一次三小時的口水洗禮。

韓老師每天忙來忙去,到不同人家裏做客,一個夏天,他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慷慨地招待朋友在家裏吃飯,借錢給別人。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時,韓老師就起來忙碌,穿新衣,戴新帽,騎著新車到處逛,未等朋友家起床,他就在門口等著,準備到人家裏做客。秋季學期開學,韓老師漸漸地平靜起來,生龍活虎地折騰了一個夏天的“話癆韓”消失不見了,學生又見到那隻霜打的茄子。

有一次調整工資,韓老師看到別人的工資都漲了,唯獨他沒漲,悶悶不樂,閉門不出,整天為了家裏經濟狀況發愁,後來,他毛遂自薦,當了縣文化站一個通訊員,可以賺些外快,貼補家用。韓老師徹夜不眠地查資料,寫報道,通訊、散文、詩歌,他都嚐試著寫,寫著寫著,他“發現”了自己的作家才能,逢人便說:“我正在構思一部史詩,一個偉大的作家即將誕生……”

創作史詩的過程中,韓老師廢寢忘食地寫作,除了教課,他便在書桌前奮筆疾書,妻子叫他休息一下再工作,韓老師斥責妻子說:“你在打擾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創作,滾開。”不眠不休地工作一個星期後,韓老師暈倒在書房裏。

妻子向醫生講述了近幾年來韓老師的表現,醫生建議其到精神科做檢查。體檢結果顯示,韓老師的身體狀況、神經係統狀況正常,但是其精神狀態異常,屬於典型的躁狂狀態。綜合幾年來反複出現的症狀,不排除躁狂抑鬱症的可能。

針對相應的疾病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對於這些疾病,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確保病人安全、維持正常生活的護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醫院護理中,應給伴有精神運動性增強的病人提供安靜的環境,提醒病人注意安全,同時阻止他人的圍觀,病人發作嚴重時,應將其與他人隔離,如讓病人單獨進食,減少環境中其他因素的幹擾,以保證彼此的安全。

狀態良好,但是需要穩定情緒的病人,應保證其休息,減少刺激因素,並鼓勵其參加可以自控的活動,如簡單的手工操作,護理人員配合病人的行動,給予其適當的肯定和鼓勵,一方麵增強病人的自尊,另一方麵,借助簡單活動,病人過度興奮的神經得以緩衝,過剩的精力得到宣泄。

對於病人的過激言論,因勢利導,不放任其隨意發泄,也不與其激烈辯論,鼓勵病人用可接受的方式宣泄激動和憤怒。在溝通、護理和有可能發生身體接觸時,護理人員應該謹慎,必要時請求他人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