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出現情緒障礙,並且父母經過努力仍然沒有辦法和其溝通,那麼,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帶孩子去有關部門谘詢一下了。如果發現孩子是抑鬱症,就要給孩子以積極的治療。
如果你想判斷孩子是不是有抑鬱情緒,可以通過以下20個問題測試。
(1)睡眠不好;(2)經常身體不適,但又沒發現身體上的疾病;(3)常常有較多的痛苦體驗;(4)為一件小事自責不休;(5)認為自己什麼事也做不成;(6)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困難;(7)學習成績無緣無故直線下降;(8)不喜歡與人交往,有意疏遠人,有人際障礙;(9)行為被動,退縮,任人擺布;(10)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11)常常流露出一種活著沒意思的情緒;(12)過分自責,經常消極地看待自己;(13)害怕困難,害怕失敗;(14)多愁善感;(15)不願做任何努力;(16)情緒極端脆弱;(17)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目標;(18)沒有榮譽感;(19)焦躁不安;(20)常常表現出神經質。
將這些問題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加以對照,如果認為完全一致為3分,認為有點像為2分,認為完全不一致為1分。若累計分數在20~30分之間,孩子則沒有抑鬱情緒;若累計分數在31~45分之間,孩子就有抑鬱情緒的存在;若累計分數在46~60分之間,孩子抑鬱情緒就非常明顯了。
讓孩子不再焦慮不安
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情緒經常不穩定;他們總是會感到煩躁不安;他們經常吵鬧不休;他們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會感到害怕,孩子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父母往往會非常著急,試著讓孩子正常起來,但是,卻總是不能成功。其實,如果上述情況一連持續好幾個星期,或是更長的時間,孩子就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患焦慮症的孩子越來越多,根據有關報道,專家曾經對孩子進行了調查,發現有近32%的孩子存在著明顯的心理問題,其中就有焦慮症,並且焦慮症要比其他心理疾病更為普遍。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過重的學習壓力,或是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孩子的焦慮症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家庭戰爭是孩子焦慮的原因之一
家庭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孩子,家庭可以說是孩子的避風港,是讓孩子感到最溫暖的地方。如果家庭的氣氛非常融洽,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也非常輕鬆,那麼,在這樣和睦的家庭中就可以培養出一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來。相反,如果爸爸媽媽之間三天兩頭地暴發一場家庭戰爭,就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也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焦慮起來。爸爸媽媽之間的戰爭會讓孩子非常痛苦,孩子受傷的心靈以及焦慮的情緒更會讓他對整個人生充滿失望。如果父母之問的緊張關係不解除,如果繼續讓孩子生活在充滿硝煙的戰爭生活中,那麼,孩子的人生就會在無形中被毀掉。
2.父母的期望成為了孩子的壓力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有用的人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於是,為了能夠讓孩子早日成才,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才,父母們開始了培養孩子成才的辛苦道路。當孩子看到父母為了自己而做出的努力,甚至是做出的犧牲,他們覺得他們必須成功,無形中他們在自己的身上凝聚了無數的壓力。這些壓力幾乎壓得孩子透不過氣來,這些壓力讓他們逐漸變得焦慮起來,也正是這些壓力幾乎把孩子們推下深淵。
3.考試幾乎成為孩子的噩夢
在孩子的生活中,幾乎讓考試填滿了。不管是一些決定人生的大考,還是一些平常的基礎考,都會讓孩子焦慮不安,甚至是膽戰心驚。一到孩子期中或是期末考的時候,父母們對孩子的考試可是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如果這些考試孩子能夠過關斬將,那麼,就可以為將來的考試打下基礎。因此,每到孩子考試的時候,父母就會對孩子幹叮嚀,萬囑咐,讓孩子一定要好好考。本來,隻不過是一般的考試,讓父母這麼一攪和,就把孩子的心攪亂了。本來該考出好成績的,卻因為害怕考不好而真的沒有考好。於是,每當考試的時候,孩子就會心生一種焦慮,這種焦慮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績,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4.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覺得焦慮
孩子都是想要獨自做一些事情的,而父母卻包辦得太多,讓孩子根本沒有鍛煉的機會,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不到培養。久而久之,父母的過度保護就會讓孩子產生這樣一種錯覺,那就是“我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就會讓孩子錯誤地估計自己。當有一天,孩子離開父母,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在和新環境中的陌生人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困惑,以至於讓孩子感到焦慮。
那麼,如何使孩子克服焦慮症呢?
1.父母先要把焦慮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