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定律(1 / 1)

因果定律

因果定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間最根本的定律。

在心理學上,因果定律也被形象地描述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就是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所以,當你在抱怨自己運氣差、客觀環境不好的時候,是否深刻反思過自己是不是盡到了最大的努力,是不是無怨無悔地付出過?不妨先來看看下麵的故事。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旅館迎來了一對老夫婦。“很抱歉,二位,客房已經滿了。”服務生充滿歉意地說道。“我們是外地來的遊客,天這麼晚了,又下起了雨,真是不湊巧!”老先生無奈地說道。正當他們轉身要走的時候,年輕的服務生不忍心讓兩位老人再回到雨中,便說:“請稍等一下,這裏還有最後一間單人房,不嫌棄的話先住下吧。”老人欣喜地住了下來,客房除了小了一點,環境很好,老人住得很舒適。第二天早上,當老人付房費時,服務生說:“不用了,事實上,你們住的是我自己的房間,所以不需要付錢。”老人聽了,感動不已:“小夥子,你將成為一個最好的管理者。”服務生笑了笑,並很快就忘了這件事。有一天,突然有一張到曼哈頓的機票快遞上門,他按照地址找過去,原來是那位住宿的老人為他建了一棟豪華飯店,就是今日著名的希爾頓酒店,而這位服務生就是該飯店的第一任總經理喬治·波特。

喬治是幸運的,可是如果他沒有熱心地幫助老人,他也不會得到這份幸運。所以說,當我們看到別人的成功和幸運的時候,不要盲目地歸結為外部客觀因素,應該想到的是,他有過足夠的付出才能得到今天的結果。正所謂,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種因”。我們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反之亦然。我們每天都會不斷的“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任何一種結果的出現都取決於你種的因。正是應了那句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懂得了因果定律,不要再抱怨自己現在的工作、房子、愛人等等,要學會向內求,告訴自己,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有付出才有回報,要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就要行動起來,今天進行耕耘,明天才有收獲。

學會種善因,才能得善果。善待身邊每一個人,在別人苦難的時候伸出雙手拉一把,即使我們得不到像喬治那樣的驚喜,真心的付出也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因與果,手段與目的,種子與果實,是不可分割的,因為果早就醞釀在因中,目的存在於手段之前,果實則包含在種子中。大自然的法則是:從事工作,你將擁有權力,但不工作的人,將沒有權力。

——愛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