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節(1 / 2)

了片刻,抬手道:“別急別急,皇上在生前已經立下了立儲的詔書,我們隻好當做皇上駕崩來辦,按照皇上的意願扶持新主登基。對外就說,是皇上服食丹藥中毒駕崩。”

“嗻。”小太監應聲下來,剛要轉身,卻忽又覺出不妥之處,便“咦”道:“高公公,可是皇上的屍體都沒有,怎麼入棺安葬啊。”

高無庸低頭來回踱步沉思片刻,忽然靈光一現,道:“有了,隨便找個屍體冒充皇上。”

小太監臉上現出驚慌神色,“天啊,要是被人發現了怎麼辦?”

“你這呆頭呆腦的家夥,怎麼能讓人發現。我們可以將此人的首級取下,替換上一個黃金打造的頭顱。然後散步謠言,就說是……”高無庸兩眼來回一轉,“就說是呂四娘夜間行刺,將皇上的首級取走,入棺時隻好用一個金頭顱來頂替了。那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當年,呂留良因**被死後戮屍,呂氏一門,或被處死,或被遣戍,我們大可以借這個來製造風言風語。”

“還是高公公精明。”小太監奉承幾句,便下去行事了。

高無庸也是不宜遲,立即詔告天下:皇上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駕崩。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高無庸隨即趕往乾清宮,取出了“正大光明”牌匾後麵的小匣子和詔書,前往永壽宮和景仁宮宣詔。

一身威嚴龍袍的弘曆,從跪滿的文武百官的金鑾殿中傲然走向龍椅,坐正其中,俯視群臣。身後是手持聖旨的高無庸,他展開手中詔書,高聲誦讀起來,莊肅的聲音徹響在整個莊嚴的金鑾殿。

語畢,百官叩首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弘曆抬手示意,“朕此時既已為帝,知道朕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嗎?”

“臣等不知。”眾大臣皆是搖頭。

弘曆回憶起來,“朕曾答應過年太妃,有朝一日做了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釋放十四叔。”這般自語之後,他連忙下令,“傳朕的旨意,將十四叔允禵從景山壽皇殿釋放。”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乾隆帝繼位,一反雍正苛嚴之治,實行“寬嚴相濟”的方針,昭雪死者,釋放囚犯,緩和了矛盾。故後人評:“純皇帝(乾隆)即位,承憲皇帝(雍正)嚴肅之治,皆以寬大為政,萬民歡悅,頌聲如雷。”

同日,母鈕祜祿氏熹妃憑借母以子為貴,按照先帝遺詔冊封孝聖憲皇後,尊封為崇慶皇太後。後被乾隆念及慈愛恩情,下令解除囚禁,移居慈寧宮。卒於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時年八十六歲,葬泰東陵。諡: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乾隆登基之後,允禵便得到了釋放。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十二年(1747年)封多羅貝勒,十三年(1748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隻有與他在壽皇殿結發的夫人安享晚年了,與他的子女們在舒適安逸的生活中靜享天倫。乾隆二十年卒,時年六十八歲,葬黃花山。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以來,齊妃傷口重度感染惡化,可惜深居冷宮不得醫治,終在四月初七日病逝,終年約六十歲。直至乾隆二年十二月才被發現死於冷宮,屍體潰爛,終得入葬。

養心殿中,弘曆正持筆行書,此時已是和碩和親王的弘晝進入行禮道:“臣弟參見皇上。”

弘曆沒有抬頭,依然在忙碌著手中的文書,“五弟有何事啟奏?”

弘晝欲言又止,忽又裝作茫然,踮著腳往桌案上瞅瞅,道:“皇上在忙什麼呢?”

弘曆停下筆,歎口氣,道:“朕想起了朕那同父同母的親哥哥弘暉,世人雖然不知,但朕心裏永遠不會忘記。可惜他早年夭折,朕決定追封大哥為親王,諡號端,這封詔書,就是為了大哥而撰,更為了血脈之情。”

“既然四哥可以念及親情追封大哥,可不可以念及臣弟這些年處處不與四哥爭鋒而答應臣弟一個不情之請?”弘晝終於借機說了出來。

弘曆把筆往桌上一擱,道:“什麼請求?”

“臣弟也懂得血脈之情,所以想為額娘求個情。她雙目失明已經很可憐了,還要被封鎖在寢宮一輩子,臣弟想懇求皇上能下令釋放額娘。”弘晝說著,跪在地上磕起頭來,又怕皇上不答應,接著道,“臣弟每次去探望額娘,額娘都會教導臣弟千萬不可與四哥相爭,處處都要讓給四哥,因為額娘說這些都是她欠下的。請四哥看在我額娘這份的悔過之心上放過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