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敬業是責任感與擔當精神的升華 (3)(1 / 3)

齊勃瓦的成功不能不說是敬業帶來的最大收益。有時候,敬業帶來的收益也許不會立即顯現,但時間一久,終將會獲得豐厚回報。而且有一點可以肯定,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個老板都喜歡敬業的員工。反之,老板與企業最討厭的就是那種缺乏敬業精神,沒有職業操守的員工。因為他們的散漫、馬虎與不負責任的情緒,不僅讓自己的本職工作無法做到位,而且還會影響並帶壞其他員工。

敬業表現為盡職盡責、善始善終等職業道德,其中所蘊涵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敬業精神成為一種最基本的做事之道,成為成就個人事業的首要條件。如果員工以一種尊敬、虔誠的心靈對待職業,甚至對職業有一種敬畏的態度,他就已經具有了敬業精神。

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職場,敬業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它是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一個弱者變為一個強者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敬業的人一直都是企業爭搶的對象,因為員工敬業的最直接結果是企業的不斷發展。如果擁有敬業精神,工作盡心盡力盡責,那必然會受到老板的歡迎。而且,這種敬業精神也會感染其他員工,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所以,企業裏敬業的員工才是老板最倚重的員工,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員工。如果員工能力一般,但是忠誠敬業會讓他走得很遠。

表麵看來,敬業是為企業,但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自己。工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工作其實也是一種學習,如逆水行船,不進則退。如果不能在工作中完善自己,同樣會掉隊。所以說,每件工作,每次任務都是一次自我提高與完善的機會,也是一次重要的職業發展機遇,必須要全力以赴。一個敬業的員工,其實就是一個對自己工作全力以赴的員工。

與此相反,如果工作不用心,甚至認為自己是在受剝削,是在給老板打工,從而每天心懷不滿,牢騷滿腹,對任何事情都敷衍了事,其結果隻能是卷鋪蓋走人。不知感恩,不願敬業,也就不可能真正用心把工作完全做到位。工作不到位,自然也就失去了被重用的機會。連一試身手的機會都沒有,又談什麼謀求個人職業成功,實現人生理想抱負呢.可以肯定地說,一個沒有敬業精神的人,一個不懂得珍惜工作機會,一個把工作視為負擔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人,他實際上是在葬送自己的成功與前程。

敬業,說到底就是對所從事的職業精益求精。當敬業意識深植於腦海時,那麼做起來就會積極主動,並從中體會到快樂,從而獲得更多的經驗和取得更大的成就。在職場中,隻有敬業才是真正的聰明。職場中提升最快的往往是那些工作認真、踏實敬業的人。

一個人要想在職場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改變自己對工作的態度,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務必竭盡全力。因為一件事情的意義絕不隻是事情本身,它往往能決定你日後更大事業的成功。重視自己的工作,對工作認真負責,你就會發現自己是最大的贏家。

敬業比能力更重要

所有老板都需要的人才,就是那種既忠誠敬業又有極強工作能力的員工。在很多時候,忠誠敬業往往比一個人所具有的能力還重要。現在不少的企業老總,情願用一個才能平平,但是忠誠度高、值得信賴的員工。也不願意接受一個才華出眾、能力突出,但總在心中總是在盤算著自己“小九九”的人。

要是工作的結果是一個函數的話,工作能力是決定幅度的參數,而忠誠敬業則是決定方向的參數。一個人的能力愈高,如果不夠忠誠,那麼對企業來說,其創造的結果就愈會背離企業的目標。這就像一個人在跑步一樣,如果是南轅北轍的話,那麼他的速度越快,離終點就會越遠。

在現代社會,忠誠敬業幾乎已經成為了所有公司以及用人單位,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才也愈來愈市場化。對於人才的競爭,已從單純的技能競爭,轉向了品德和技能兩方麵的競爭。而在所有的品德中,忠誠則是位居第一。

在以前,包括企業在內的各種組織招聘人才時,大部分人首先重視的是文憑與工作經驗,隻要這兩方麵差不多,基本上就會被錄用了。至於品德方麵,要求也不是非常的嚴格。但是如今不一樣了,包括世界所有500強企業在內,其中許多優秀的企業在招聘人才時,他們所注重的範圍也擴大了很多,他們早就已經將忠誠排在了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