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憑獲獎論文贏得哈佛橄欖枝的才女——李純(2)(1 / 2)

見女兒學得輕鬆快活,嚴鬆英逐漸把重心轉移到培養女兒的廣泛興趣愛好上。談到對女兒興趣愛好的培養,嚴鬆英表示,女兒可謂是琴棋書畫樣樣都會,但是並不精通。滑冰、遊泳、象棋、國際象棋、書法、鋼琴等,嚴鬆英都讓女兒去接觸和嚐試。“我不清楚她的興趣點到底在哪兒,也不要求她將來過多少級、當什麼大家,隻是想讓她的生活豐富多彩。”嚴鬆英說,他們對女兒進行興趣愛好的培養,主要是為了陶冶女兒的情操,並沒有功利心,她不讚成父母為了證書、獎狀而強製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和特長班。李純的求學道路可謂一帆風順,到了大學,她有些驕傲和過分自信。有一次,李純竟然數學考試不及格。這是她上學以來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李純頓時陷入恐慌之中。“那一夜,女兒在電話那頭哭了,我和她聊了一個多小時。”為了幫助女兒重建信心,嚴鬆英和丈夫周末專程趕到清華大學。見麵後,他們沒有責備女兒,而是誠懇地和女兒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幫女兒重新製訂目標。兩天之後,李純的臉上恢複了往日的笑容。她告訴父母,她會加倍努力,重新投入到學習和多彩的大學生活中。

之後,李純的成績直線上升,在大二的時候獲得了院係“進步獎”,在大三的時候獲得了全校“學優獎”。在嚴鬆英看來,智商隻是孩子一時的優勢,情商才是孩子一生的資本。她和丈夫對李純情商的培養,集中體現在教女兒如何麵對挫折、如何給予他人更多的關愛和寬容上。嚴鬆英說,在她41歲生日的時候,女兒手捧小小的生日蛋糕出現在她的麵前,把她感動得熱淚盈眶。要知道,當時李純隻有九歲,她能夠記住媽媽的生日,並且獨自步行一裏多路,特意為媽媽買了個生日蛋糕,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啊!每當嚴鬆英想起這件事,臉上就會浮現出幸福的笑容。

◆常放手,不做“拐杖”、不執“教鞭”

李純上小學的第一天,嚴鬆英送給女兒一個小豬造型的鬧鍾,並說:“我把時間送給了你,時間是你的,要自己把握,學習要靠自己。”嚴鬆英說一不二,自從女兒上學後,她從來不輔導女兒做作業,包括老師要求父母協助完成的聽寫作業,她也會讓女兒想辦法自己完成,她隻負責簽字。嚴鬆英說:“隻要她會了,就沒必要聽寫。我沒必要先給她一根拐杖,再盼著她有一天扔掉拐杖,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嚴鬆英這樣做就是為了培養女兒的自覺性,不讓她養成依賴父母的壞習慣。李純雖然很自覺,但也有懈怠的時候,碰到這種情況時,嚴鬆英懂得寬容,她會給女兒一個調整的機會。她說:“父母千萬別把自己變成教鞭,要給孩子一些緩衝的空間。”嚴鬆英說,當初李純學鋼琴的時候,她很擔心會被媽媽“綁”在鋼琴上。嚴鬆英跟女兒表示,“媽媽保證不逼你”。

在學鋼琴的過程中,李純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態度時有反複。嚴鬆英從來不跟女兒較真,也不強求。有時候,李純主動提出:“媽媽,我去考個級吧,不然太對不起你了。”這時嚴鬆英反倒安慰女兒:“媽媽不圖這個,就想時不時聽你演奏一曲。”直到現在,隻要李純回家,都會給媽媽彈一曲,讓靈動的鋼琴聲在家裏飄蕩。在嚴鬆英和丈夫的教育下,李純年紀不大,就養成了非常不錯的自覺性。在學習上,李純喜歡主動鑽研。

2003年暑假,李純和同學彭兆明、王熙合著的《水華藍藻對異育銀鯽的影響初探》,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得了一等獎,她也因此被保送至清華大學。2004年5月,在第55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他們的這篇論文獲得了四等獎。據了解,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級別的青少年創新活動競賽,被稱為中學生科學競賽的“世界杯”或“奧林匹克”。因此,李純能夠在此次大獎賽中獲獎,實屬不易。毫無疑問,李純能夠在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與父母對其自覺性的培養是分不開的。有了自覺性後,李純才會主動去學習,去鑽研,去探索科學的奧秘。這與在父母的督促下去學習、去鑽研、去探索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現在,不少父母總是為孩子不完成作業、不按時起床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貪玩不做作業時,他們又勸又哄,或是又訓又斥;孩子早上賴床時,他們不厭其煩地催促。其實,培養孩子的自覺性並不需要父母過多的督促、管教。有時候,放手或許是一種好辦法。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應該按時做作業,提前複習功課,做完這些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了。如果孩子不自覺起床,父母就不要三番五次地催促了,相信孩子因此受到老師的批評後就會知道以後不能睡懶覺了。如果孩子做事不積極,父母可以試著鼓勵孩子,讚揚孩子的優點,這樣孩子的積極性就容易被調動起來,漸漸的,他就會自覺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