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這樣,正是因為崎嶇才更多了幾分韻味,才更顯得其豐富。
隻要專注,全力做好一件事,天長日久,石頭也會被水滴穿,木頭也會被繩鋸斷。
西齊弗因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懲罰,降到人世間來受苦。對他的懲罰是:推一塊石頭上山。每天,西齊弗都費了很大的勁把那塊石頭推到山頂,然後,石頭又會自動地滾下來,於是,西齊弗又要把那塊石頭往山上推。這樣,西齊弗所麵臨的是永無止境的失敗。大神要懲罰西齊弗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靈,使他在“永無止境的失敗”中,受苦受難。可是,西齊弗不肯認命。每次,在他推石頭上山時,大神都打擊他,告訴他不可能成功。西齊弗不肯在成功和失敗的圈套中被困住,一心想著:推石頭上山是我的責任,隻要我把石頭推上山頂,我的責任就盡到了。至於石頭是否會滾下來,那不是我的事。再進一步,當西齊弗努力地推石頭上山時,他心中顯得非常的平靜,因為他安慰自己:明天還有石頭可推,明天還不會失業,明天還有希望。大神為西齊弗毫不退縮、氣餒的精神所感動,就放他回了天庭。
西齊弗的命運可以解釋我們一生中所遭遇的許多事情,西齊弗的努力也可以是我們努力工作的寫照,但是,西齊弗能把看似惡劣的命運轉換成使命的方式,是否亦可以成為我們的生活模式?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認同自己的存在,已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個人能透視自己的命運,掌握自己的命運,更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更困難的,則是把命運轉換成使命,因為,使命的含義要超過神話中的內涵,它不但要替自己的存在謀求出路,它還要在感受到失敗的痛苦中,去替人類、替世界創造快樂與幸福。在你未達目的之前,堅持奮鬥,這樣,你的努力就不會白費。
誰能夠堅持到底,誰便能夠取勝。麵對困難而堅持努力決不退縮的人,往往會發現問題的解決,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艱難。
有些人擔心自己的沉默寡言會影響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時常覺得沒有有趣的話可談。但事實上,要成為一個好的談話者並不需要機智和多話,隻要會聆聽即可。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1.聽話不要聽一半。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創新從本質上是一種對新思想、新角度、新變化采取的歡迎態度,它也表現為看問題的新角度。
哥倫布發現美洲後,許多人認為哥倫布隻不過是湊巧看到,其他任何人隻要有他的運氣,都可以做到。於是,在一個盛大的宴會上,一位貴族向他發難道:“哥倫布先生,我們誰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兒,你不過是湊巧先上去了唄!如果是我們去也會發現的。”
麵對責難,哥倫布不慌不亂,他靈機一動,拿起了桌上一個雞蛋,對大家說:“諸位先生女士們,你們誰能夠把雞蛋立在桌子上?請問你們誰能做到呢?”
大家躍躍欲試,卻一個個敗下陣來。哥倫布微微一笑,拿起雞蛋,在桌上輕輕一磕,就把雞蛋立在那兒。哥倫布隨後說:“是的,就這麼簡單。發現美洲確實不難,就像立起這個雞蛋一樣容易。但是,諸位,在我沒有立起它之前,你們誰又做到了呢?”
很多時候,人們會說,這也算是創新嗎?原來我也知道啊!創新就這麼簡單,關鍵在於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一些壓力是必須的,就像船,必須要有些東西去壓船,才能航行。
有個朋友在公司裏的人緣很好,他性情很好、待人和善,幾乎沒人看他生氣過。有一次我經過他家,順道去看看他,卻發現他正在頂樓上對著天上飛過來的飛機吼叫,我好奇地問他原因。
他說:“我住的地方靠近機場,每當飛機起落時都會聽到巨大的噪音。後來,當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發脾氣時,我就會跑上頂樓,等待飛機飛過,然後對著飛機放聲大吼。等飛機飛走了,我的不快、怨氣也被飛機一並帶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著,怪不得他脾氣這麼好,原來他知道如何適時宣泄自己的情緒。
一味的壓抑心中不快,並不能解決問題。在生活步調緊湊繁忙的現今社會中,人人都應學習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壓力,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達的人生!
所有已發生的都是小事,需要關注的是未來。
一個老農夫肩上挑著一根扁擔信步而走,扁擔上懸掛著一個盛滿綠豆湯的壺。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壺掉落到地上摔得粉碎,這位農夫仍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
這時,有一個人急忙跑過來激動地對他說:“你不知道壺破了嗎?”
“我知道,”農夫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聽到它掉落了。”
“那麼你怎麼不轉身,看看怎麼辦?”
“它已經破碎了,湯也流光了,你說我還能怎麼樣?”
如果把每一個階段的成敗得失全都扛在肩上,那今後的路你就沒有辦法去走了。所以,你必須丟棄過去的一些舊的東西,跟過去說再見,跟往事幹杯!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方便。
有一個盲人住在一棟樓裏。每天晚上他都會到樓下花園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論是上樓還是下樓,他雖然隻能順著牆摸索,卻一定要按亮樓道裏的燈。一天,一個鄰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你的眼睛看不見,為何還要開燈呢?”。盲人回答道:“開燈能給別人上下樓帶來方便,也會給我帶來方便。”鄰居疑惑地問道:“開燈能給你帶來什麼方便呢?”。盲人答道:“開燈後,上下樓的人都會看見東西,就不會把我撞倒了,這不就給我方便了嗎。”鄰居這才恍然大悟。
打開鎖其實很容易,隻要你有鑰匙。人與人溝通不難,需要的是你如何既準確又不失巧妙的方式打開它。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鐵門上,一根鐵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隻輕輕一轉,那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杆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進入心靈的頻道!人際溝通的金鑰匙!
對於人來說,如果沒有“憂患”的磨煉,沒有失敗教訓的反思,要培養出剛強意誌、奮發精神,那是不可能的。
明朝作家劉元卿,在一篇題為《猱》的短文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猱的體形很小,長著鋒利的爪子。老虎的頭癢,猱就爬上去搔癢,搔得老虎飄飄欲仙。猱不住地搔,並在老虎的頭上挖了個洞,老虎因感覺舒服而未覺察。猱於是把老虎的腦髓當作美味吃個精光。
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詮釋上麵的故事,是恰如其分的。經濟生活中,類似的行為也很多。有很多的企業,由強變弱,最終慘遭淘汰。盡管這些企業敗走麥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種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安而忘危,缺少遠慮,對麵臨的危險認識不足、準備不足,最終導致企業失敗。企業的發展始終伴隨著風險。對於企業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危機意識。他們有的隻看到企業發展的有利因素,而忽視了潛在的風險;有的隻看到對手的弱點,卻沒看到自身的不足。
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員工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微軟公司還有三個月就要倒閉!”這似乎是杞人憂天、令人費解的。其實不然,蓋茨這樣說是要求員工都要有憂患意識,要不斷進取。在日本,自古以來就形成了舉國一致的“憂患意識”,無論是政治家,還是老百姓,都經常說:“日本沒有土地,沒有資源,有的隻是陽光和空氣”,“日本人一天不拚命地幹,第二天就沒有飯吃”。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國民對本國國情了如指掌,因此都具有憂患意識。正是這種意識,給日本的發展增添了強勁的動力,並創造了今天的奇跡。這些不是值得借鑒嗎?
“難得糊塗”是一種經曆,隻有飽經風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諦。同時,“難得糊塗”也是一種境界,心中有大目標的人,自然對枝節雜碎不屑一顧。
話說孔子東遊,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饑餓,就對弟子顏回說:“前麵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就去到飯館,說明來意。
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麼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識亂棍打出。”顏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雖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別說一個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誇口,認完再說。”說罷拿起筆寫了一個“真”字。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無能了,我以為是什麼難認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認識了!”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顏回說:“是認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