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管理科雖然是專門為這次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設置的臨時機構,人員都從其他部門臨時調來,一等改造結束便會自動解散。但,這個科長卻口氣大得很,一口的北方口音,彎著舌頭,嘰裏呱啦一通。牛家福盡管聽得仍是不明白,但氣勢已為對方所壓倒。因為,這情形,使牛家福立馬想起了當年的土地改革,於是便灰溜溜地退出。

王世良一直等在政府大院門外的牆角,東張西望,忐忑不安。見牛家福神情沮喪,臉色灰蒙蒙地出來,心中已然明白事情的結果,覺得再爭也是無效,便也神情頹敗地踽踽回家。

好在商鋪這一塊總算作了一些補償,雖然是杯水車薪,但總算是聊勝於無罷。

牛家的綢緞莊和王家的綢緞莊、萬家的綢緞合並,成了梅花洲鎮的國營布店。牛家和王家因為在合並中政府已經作了些須的補償,所以牛家福夫婦和王世良本人的工作或生活補助不再考慮,但子媳倒都給於了妥善的安排。

王家祥的嶽父母因年齡大,已到退休年紀,被列為布店的退休員工。原來的商鋪成了國營布店的分部。王家賢成了國營布店的職工,萬小春成了梅花洲鎮供銷社所屬的副食品商店的職工。

牛家的米莊也成了梅花洲鎮糧管所的一個下屬糧店。牛金祥被安排去鎮糧食管理所下屬的糧站當了糧倉保管員;牛金祥的媳婦張亞娟被安排在供銷社所屬的春來酒店做出納;牛家福的次子牛銀根被安排在梅花洲鎮手工業聯社的金銀飾品加工店,和王家祥一起同為該店的職工。牛銀根的媳婦錢杏玉去了梅花洲鎮供銷社下屬的農村綜合商店工作。

王世良起先並不想讓大兒媳去參加工作。小兒媳可以讓親家母幫助帶著女兒王雲華,自己可以抽身出去工作。大兒媳牛金蘭有雲木、雲林、雲森三個兒子,一個八歲已到了上學的年齡,下半年開學就可以送去學校。但二子雲林才五歲,三子雲森僅三歲,都是最難帶的年紀。大兒媳如果也天天離家在外工作,王世良覺得自己無法應付這個局麵。

但牛金蘭看看年輕一點的都出去工作了,自己整天對著孩子,幾年下來,本身已覺疲憊,在家又將時時對著公爹哭喪著的臉色,更是乏味。再加光靠丈夫一人的工資也無法應付一家五口的開支。

公爹雖在這一次的社會主義改造中獲得些許補償,但大部分的財產畢竟還是失去了。在旁還有小叔子和妯娌夫婦看著呢,這棵老樹已經光存下一些細枝,也沒有多少葉子可摘了。所以,與丈夫家賢再三商量,丈夫隻是歎氣,並無良策。

有一次返回自己的娘家,牛金蘭將心中的苦悶吐了個徹底,倒也覺得心頭敞亮了許多。母親馬氏聽了,也是彷徨無計,隻是陪著大女兒歎息。誰知第二天一早,牛家福夫婦來到了王家。顯是昨夜商量了一宿,又看到王家目前的景況,確實有些難以為繼,便對親家王世良說:

這個管理科雖然是專門為這次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設置的臨時機構,人員都從其他部門臨時調來,一等改造結束便會自動解散。但,這個科長卻口氣大得很,一口的北方口音,彎著舌頭,嘰裏呱啦一通。牛家福盡管聽得仍是不明白,但氣勢已為對方所壓倒。因為,這情形,使牛家福立馬想起了當年的土地改革,於是便灰溜溜地退出。

王世良一直等在政府大院門外的牆角,東張西望,忐忑不安。見牛家福神情沮喪,臉色灰蒙蒙地出來,心中已然明白事情的結果,覺得再爭也是無效,便也神情頹敗地踽踽回家。

好在商鋪這一塊總算作了一些補償,雖然是杯水車薪,但總算是聊勝於無罷。

牛家的綢緞莊和王家的綢緞莊、萬家的綢緞合並,成了梅花洲鎮的國營布店。牛家和王家因為在合並中政府已經作了些須的補償,所以牛家福夫婦和王世良本人的工作或生活補助不再考慮,但子媳倒都給於了妥善的安排。

王家祥的嶽父母因年齡大,已到退休年紀,被列為布店的退休員工。原來的商鋪成了國營布店的分部。王家賢成了國營布店的職工,萬小春成了梅花洲鎮供銷社所屬的副食品商店的職工。

牛家的米莊也成了梅花洲鎮糧管所的一個下屬糧店。牛金祥被安排去鎮糧食管理所下屬的糧站當了糧倉保管員;牛金祥的媳婦張亞娟被安排在供銷社所屬的春來酒店做出納;牛家福的次子牛銀根被安排在梅花洲鎮手工業聯社的金銀飾品加工店,和王家祥一起同為該店的職工。牛銀根的媳婦錢杏玉去了梅花洲鎮供銷社下屬的農村綜合商店工作。

王世良起先並不想讓大兒媳去參加工作。小兒媳可以讓親家母幫助帶著女兒王雲華,自己可以抽身出去工作。大兒媳牛金蘭有雲木、雲林、雲森三個兒子,一個八歲已到了上學的年齡,下半年開學就可以送去學校。但二子雲林才五歲,三子雲森僅三歲,都是最難帶的年紀。大兒媳如果也天天離家在外工作,王世良覺得自己無法應付這個局麵。

但牛金蘭看看年輕一點的都出去工作了,自己整天對著孩子,幾年下來,本身已覺疲憊,在家又將時時對著公爹哭喪著的臉色,更是乏味。再加光靠丈夫一人的工資也無法應付一家五口的開支。

公爹雖在這一次的社會主義改造中獲得些許補償,但大部分的財產畢竟還是失去了。在旁還有小叔子和妯娌夫婦看著呢,這棵老樹已經光存下一些細枝,也沒有多少葉子可摘了。所以,與丈夫家賢再三商量,丈夫隻是歎氣,並無良策。

有一次返回自己的娘家,牛金蘭將心中的苦悶吐了個徹底,倒也覺得心頭敞亮了許多。母親馬氏聽了,也是彷徨無計,隻是陪著大女兒歎息。誰知第二天一早,牛家福夫婦來到了王家。顯是昨夜商量了一宿,又看到王家目前的景況,確實有些難以為繼,便對親家王世良說:

“可將孩子送去牛家,白天由外婆幫領,晚上仍由家賢夫婦自帶。”

王世良深知親家夫婦的心意,想想自家眼下的情形,確實也隻有這一途了,當下長歎一聲,說道:“聽憑親家母做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