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第79招 讓害羞的女孩變大方的秘訣(1 / 2)

天羽在家裏是一個有說有笑、蹦蹦跳跳、非常活潑的小女孩,可如果家裏來了個陌生的客人或是換了個環境,她就表現得扭扭捏捏,讓她喊“叔叔”或“阿姨”時,她更是退到了爸爸媽媽的身後。在很多場合,天羽的這種害羞、忸怩讓爸爸媽媽很尷尬。

馬裏蘭大學的內森·福克斯曾通過研究發現:嬰兒期的害羞最早是出於本能。他用腦電圖掃描儀監測一組9個月大的嬰兒的腦部活動,結果發現當麵對陌生人的問候,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顯得緊張、焦慮不安,大腦中掌控憂慮、恐懼情緒的區域變得很活躍。而性格外向的孩子則會向陌生人伸出手去,腦電圖掃描顯示:此時這些孩子大腦中掌控積極情緒如“愉快”的區域會活躍起來。

被父母過分保護或得不到父母關心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仍然害羞、容易焦慮;而那些擁有自信的父母、能夠在父母幫助下從保護殼中走出來的孩子,在長大後就可以克服掉害羞與忸怩。因此,教育專家提醒父母們:在女孩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爸爸媽媽還是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鼓勵女兒跨過“害羞”的障礙。

給女孩父母的建議

女孩過分害羞,不但會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害羞的孩子還會表現出內向、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特征。在女孩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跨過害羞這道影響人際交往的障礙,你不妨試試下麵的方法。

方法一:脫掉女兒“這孩子就是害羞”之類的“帽子”

韻韻一家人和幾家朋友一起外出郊遊,6歲的韻韻很拘謹地坐在爸爸腿上,而其他孩子在一起快樂地玩著。對韻韻來說,很多人都是陌生的,而其他女孩也沒有注意到韻韻的舉動。這時,一位和藹的媽媽主動過來,邀請韻韻和自己4歲的兒子一起玩耍,可韻韻緊緊地牽著爸爸的手,躲在爸爸的身後。韻韻的爸爸對那位媽媽說:“我這個女兒就是害羞,你們去玩吧,她在我身邊就行。”

韻韻的表姐芳芳比韻韻大半歲,是一個很開朗、外向的女孩子,她充分享受了這幾個小時的郊遊時光。她認識了很多新朋友,而且和他們一起做遊戲,一起講故事。無論日後芳芳是否能再遇到這些小夥伴,她的人際交往能力確實得到了提高。而韻韻卻隻能在一旁和爸爸一起看別的小朋友玩,直到她實在厭煩了,才加入大家的遊戲裏,但此時,郊遊已經快要結束了,所以韻韻最後沒有玩多久就結束了。

父母千萬不要向上麵的那位爸爸學習,給女兒戴上“這孩子就是害羞”的“帽子”,因為久而久之,這種定性的話隻會對女孩起到負麵的強化作用,到後來連她自己都以為她就是害羞的孩子。

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鼓勵害羞的孩子,讓她加入更多的集體遊戲和活動中去。我們以上麵那位爸爸為例:當別人友好地邀請害羞的女兒一起玩樂時,爸爸應該說:“韻韻,去和小弟弟一起玩吧。”或者讓外向的芳芳帶著韻韻一起玩,這樣韻韻在他人的帶動下就會在遊戲裏體會到不一樣的快樂,人際交往能力自然也就會提升。

方法二:讓害羞的女兒當“小司令”

害羞的女孩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出挑”,因為不管做什麼事,她都喜歡躲在別人的後麵。正是因為她的害羞、靦腆,往往會讓她失去很多在人前表現自己的機會,當孩子的表現機會少了,她就會更害羞。這是一個打擊女孩自信心的惡性循環。

因此,父母不妨找一些年齡比自己女兒小的孩子,讓他們和你的女兒一起玩。雖說你的孩子比較害羞,但是因為比其他孩子年齡大,所以遊戲中她就會處於主動的位置。以後,不管是玩什麼遊戲,出什麼主意,她都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孩子中的“小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