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未來屬於有影響力的人

2013年8月9日,羅振宇(自稱“羅胖”)在淘寶上開賣會員資格,半天入賬160萬元;12月27日,二次招募會員,一夜間又入賬800萬元。可以講,羅胖絕對是2013年互聯網圈和媒體圈的紅人,他通過“羅輯思維”讓眾人看到了粉絲經濟的爆發。

2015年,電影《煎餅俠》《港囧》屢創票房新高,一舉成為粉絲經濟的典範。

近些年,小米、魅族、皇太吉、江小白、三隻鬆鼠、雕爺牛腩等創業公司的成功,無不帶有粉絲經濟的烙印。

可以說,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徹底改變和顛覆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潮下,每個人對未來都充滿了期待。這是最好的時代,權威下馬,“草根”逆襲;這也是最壞的時代,群魔狂舞,亂象橫生。

不管是誰,從事什麼行業,隻要擁有足夠多的粉絲,都可以輕鬆地將影響力變現。正如羅胖所說,未來品牌沒有粉絲必死。

從2015年3月政府報告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到7月份《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全文印發,“互聯網+”的國家行動戰略路線圖已然明確,那麼大多數企業轉型升級該何去何從呢?顛覆襲來,企業構建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線下)平台隻是開始,因為社會化媒體的興起,傳播邏輯、商業模式和營銷理念已經徹底被顛覆。企業創始人要思考的是如何構建以信任關係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如何深耕粉絲,形成口碑效應,從而擴大企業的影響力。

“互聯網+”時代,唯快不破。誰能快速吸引資源、資本,並實現資源與資本的創造性增值,誰就能創造巨大的影響力,並成為時代真正的贏家。回望過去,我發現,影響力才是時代真正的主題,未來屬於那些具備獨特人格魅力的創業者,因為在社交網絡和商業實踐裏,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們是發光體,他們從不缺乏影響力。

當下,以“人人交互”為核心的社群無處不在。創業者必須學會用社群去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將自己打造成明星,通過社會化媒體去宣傳自己的爆款產品,從而獲得更多的粉絲信任和追捧,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互聯網+”注定會重塑商業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人是一切的尺度,任何商業形式都必須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從用戶的價值需求出發構建用戶與產品的關係。創業者為自己的品牌和產品代言,做夢想的堅守者,始終傳遞正能量。我認為,未來注定是屬於這樣活出美麗人生的獨特人群的。

粉絲經濟已經來了,讓成功的思想不再沉默,你要做的就是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