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感性衝動,理性忍耐(1 / 3)

堅持到底就是偉大的勝利

常言道: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做什麼事情都是貴在堅持。堅持,是一個人意誌的展現;堅持是一種品質,一種自信,更是一種勇氣,是獲得成功的一種方式。

兩個年輕人一起挖金礦,開始時,他們都抱有堅定的信念——不挖出金子決不放棄。兩人從黎明挖到黃昏,又從黃昏挖到黎明,沒日沒夜地幹,手磨出了血,腳磨出了泡。這天,一隊人馬經過,說是山那頭有人挖出了石油,其中一人再也按捺不住了,說哪有什麼金子啊,不幹了,去那頭采石油。另一個人什麼也沒說,繼續埋頭幹他的活兒。

結局是放棄的那個人沒采到什麼石油,更別提金子了,就這樣兩手空空回了家;而堅持下去的人,捧著金子樂開了花。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發現:做事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堅持到底,三分鍾的熱度必將導致半途而廢,隻有堅持不懈的人才能走向最後的成功。

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布封曾經說過:“天才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也曾說:“做學問,做研究工作,必須持之以恒。”的確,我們幹什麼事,要取得成功,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19世紀70年代是世界重量級拳擊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4年來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裏此時體重已超過正常體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醫生給他的運動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裏堅信“精神才是拳擊手比賽的支柱”,他憑著頑強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當33歲的阿裏與另一拳壇猛將弗雷澤第三次較量(前兩次一勝一負)。在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裏已精疲力竭,瀕臨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讓他轟然倒地,他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拚著性命堅持著,不肯放棄。他心裏清楚,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隻有出的氣了。比到這個地步,與其說在比氣力,不如說在比毅力,就看誰能比對方多堅持一會兒了。他知道此時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竭力保持著堅毅的表情和誓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栗,以為阿裏仍存著體力。這時,阿裏的教練鄧迪敏銳地發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意思,他將此信息傳達給阿裏,並鼓勵阿裏再堅持一下。阿裏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弗雷澤表示“俯首稱臣”,甘拜下風。裁判當即高舉起阿裏的臂膀,宣布阿裏獲勝。這時,保住了拳王稱號的阿裏還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雙腿無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澤見此情景,如遭雷擊,他追悔莫及,並為此抱憾終生。

在最艱難,也是最關鍵的時刻,阿裏堅持到勝利的鍾聲敲響的那一刻,成就了他輝煌人生中的又一個傳奇。

成功與失敗之間就隻有那麼短短的距離,一個人能否成功就在於能否堅持到最後。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同樣,成功的秘訣不在於一蹴而就,而在於你是否能夠持之以恒。任何偉大的事業,成於堅持不懈,毀於半途而廢。

一對從農村來城裏打工的兄弟,幾經周折才被一家禮品公司招聘為業務員。

他們沒有固定的客戶,也沒有任何關係,每天隻能提著沉重的鍾表、影集、茶杯、台燈以及各種工藝品的樣品,沿著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尋找買主。五個多月過去了,他們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處碰壁,連一個鑰匙鏈也沒有推銷出去。

無數次的失望磨掉了弟弟最後的耐心,他向哥哥提出兩個人一起辭職,重找出路。哥哥說,萬事開頭難,再堅持一陣,興許下一次就有收獲。弟弟不顧哥哥的挽留,毅然告別那家公司。

第二天,兄弟倆一同出門。弟弟按照招聘廣告的指引到處找工作,哥哥依然提著樣品四處尋找客戶。那天晚上,兩個人回到出租屋時卻是兩種心境:弟弟求職無功而返,哥哥卻拿回來推銷生涯的第一張訂單。一家哥哥四次登門過的公司要招開一個大型會議,向他訂購二百五十套精美的工藝品作為與會代表的紀念品,總價值二十多萬元。哥哥因此拿到兩萬元的提成,淘到了打工的第一桶金。從此,哥哥的業績不斷攀升,訂單一個接一個而來。

幾年過去了,哥哥不僅擁有了汽車,還擁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和自己的禮品公司。而弟弟的工作卻走馬燈似的換著,連穿衣吃飯都要靠哥哥資助。

弟弟向哥哥請教成功真諦。哥哥說:“其實,我成功的全部秘訣就在於我比你多了一份堅持。”

在生活和事業中,我們往往因為缺少這種精神而和成功失之交臂。有的時候,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區別也就僅僅在於是否能夠堅持到底。

“行一百裏者半九十。”最後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難跨越的門檻。其實每一個人的一生中,無論工作或生活,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那樣的極限環境,或者說極限困境。有的時候就需要那麼一點點毅力,一點點努力的堅持,成功就能觸手可及,而不是充滿遺憾地擦肩而過。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麼,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是堅持!成功出自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成功在下一個路口等你

許多人都渴望成功,但往往都不能如願以償,原因是他們在受挫或失敗時,總是一味地退縮,過早地放棄,最後,成功離他們越來越遠。其實,成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你不輕言失敗,不輕易放棄,那麼成功就會在下一個路口等你。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附近的村莊,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衝擊,一個9 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衝毀,在洪水即將吞沒他的那一時刻,母親用力把他拉上堤坡。

5年後,這個黑人小男孩8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州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隻能到芝加哥讀中學。但是由於家裏經濟拮據,拿不出學費,母親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複讀一年。她則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

在這整整的一年裏,母親起早貪黑辛苦的勞動,省吃儉用湊足那筆血汗錢。她帶著男孩踏上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經過幾年的刻苦努力,男孩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來又順利讀完大學。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誌,但最後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的郵資,不能給訂戶發函,一家信貸公司願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作抵押。母親曾經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愛的東西。但最後她還是同意將家具做了抵押,為兒子湊足郵資的錢。

黃天不負有心人,那份雜誌終於獲得了巨大成功。男孩終於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將母親列入他的工資花名冊,並告訴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也不用工作了。那天,母親哭了,那個男孩也哭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個階段的經濟特別不景氣,男孩經營的雜誌生意也墜入了穀底。麵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感覺自己已經無力回天。他心情憂鬱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這次真要失敗了。”

“兒子,”她說,“你努力試過嗎?”

“試過。”

“非常努力嗎?”

“是的。”

“很好。”母親果斷地結束了談話,“無論何時,隻要你不放棄,就不會失敗。”

“不放棄,就不會失敗”男孩牢記母親的教誨,後來,他力挽狂瀾,不但扭轉了破產的局麵,而且還攀登上了事業的巔峰。這個男孩就是馳名美國的《黑人文摘》雜誌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三家無線電台的約翰·H·約翰森。

約翰森的經曆向我們昭示:命運全在搏擊,奮鬥就是希望。失敗隻有一種,那就是放棄。

在困難麵前,永遠不要輕易說放棄。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不放棄,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總會有所收獲。

兩個探險者迷失在茫茫的大戈壁灘上,他們因長時間缺水,嘴唇裂開了一道道的血口,如果繼續下去,兩個人隻能活活渴死!一個年長一些的探險者從同伴手中拿過空水壺,鄭重地說:“我去找水,你在這裏等著我吧!”接著,他又從行囊中拿出一隻手槍遞給同伴說:“這裏有6顆子彈,每隔一個時辰你就放一槍,這樣當我找到水後就不會迷失方向,就可以循著槍聲找到你。千萬要記住!”

看著同伴點了點頭,他才信心十足地蹣跚離去……

時間在悄悄地流逝,槍膛裏僅僅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了,找水的同伴還沒有回來。“他一定被風沙湮沒了或者找到水後撇下我一個人走了。”年紀小一些的探險者數著分數著秒,焦灼地等待著。饑渴和恐懼伴隨著絕望如潮水般地充盈了他的腦海,他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感到死神正麵目猙獰地向他緊逼過來……他扣動扳機,將最後一粒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腦袋。

就在他的屍體轟然倒下的時候,同伴帶著滿滿的兩大壺水趕到了他的身邊……

年紀小的探險者是不幸的,因為他放棄了堅持,同時也就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永遠都不要輕易放棄!不放棄,是你躍過峻嶺溝壑的勇氣,涉過激流險灘的毅力,擁有了它,你會走出今日的困惑,擁有了它,你便擁有了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被拒絕了1000次之後,還敢去敲1001次門的席維斯·史泰龍就是靠堅持的毅力走向成功的。他在未成名之時,身上隻有100美元和一部根據自己悲慘童年生活寫成的劇本《洛奇》。於是他挨家挨戶地拜訪了好萊塢的所有電影製片公司,尋求演出的機會。當時好萊塢總共有五百家製片公司,史泰龍逐一拜訪過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他。史泰龍麵對五百次冷酷的拒絕,他毫不灰心,回過頭來,又從第一家開始,挨家挨戶地自我推薦。第二輪拜訪,好萊塢的五百家公司,仍然沒有一家肯錄用他。史泰龍沒有放棄希望,他堅信“沒有所謂的失敗,隻是暫時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絕,當作是絕佳的經驗。接著他又鼓勵自己從1001次開始。後來又經過多次上門求職,總共經曆了1855次嚴酷的拒絕,他的毅力終於感動了“勝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拚命了,你耗盡了多少汗水,我就給你多少喜悅吧!”終於有一家電影製片公司同意采用他的劇本,並聘請他擔任自己劇本中的男主角。

史泰龍的希望“兌現了”,電影《洛奇》一炮打響,他成了超級巨星,美國新一代的英雄偶像。

成功的道路是漫長而艱辛、孤苦而寂寞的,它充滿著困惑、疑問,甚至布滿荊棘。然而,麵對種種艱難困苦,我們決不能被嚇倒,更不能輕言放棄。當你一次又一次被拒絕時,請對自己說,我還有機會,並且堅信,成功就在下一個路口等你。

風雨之後總會出現陽光

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大多數人的人生道路是崎嶇不平的。而正是由於這曲折的人生風景線,才使得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我們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敗而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應該勇敢麵對,努力拚搏,始終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雷·克洛似乎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美國人,他從出生到工作總是遭受到上天的作弄。雷·克洛出生的那年,恰逢西部淘金熱結束,一個本來可以發大財的時代與他擦肩而過。按理說,他讀完中學就該上大學,可是1931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使其囊中羞澀而和大學無緣。後來,他想在房地產上有所作為,好不容易才打開局麵,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烽煙四起,房價急轉直下,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為了謀生,他到處求職,曾做過急救車司機、鋼琴演奏員和攪拌器推銷員。就這樣,幾十年來低穀、逆境和不幸伴隨著雷·克洛,命運一直在捉弄他。

這一係列的挫折和失敗並沒有將雷·克洛擊倒,相反,他越挫越勇,熱情不減,執著追求。1955年,在外麵闖蕩了半輩子的他回到老家,賣掉家裏少得可憐的一份產業做生意。這時,雷·克洛發現迪克·麥當勞和邁克·麥當勞開辦的汽車餐廳生意十分紅火。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確認這種行業很有發展前途。當時雷·克洛已經52歲了,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正是準備退休的年齡,可這位門外漢卻決心從頭做起,到這家餐廳打工,學做漢堡包。麥氏兄弟的餐廳轉讓時他毫不猶豫地借債270萬美元將其買下。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麥當勞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漢堡包為主食的速食公司,在國內外擁有1萬多家連鎖分店。據統計,全世界每天光顧麥當勞的人至少有1800萬,年收入高達4.3億美元。雷·克洛被譽為“漢堡包王”。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它夠磨煉一個人的意誌,給人以豐富的經驗,增強性格的堅韌性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一個人產生創造性變遷,尋找到更好的人生道路。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今中外曆史上一帆風順而又有大成就的人實在少見。真正出類拔萃的人,大多數都是那些曆盡艱辛,在挫折中磨煉出堅強的意誌,在逆境中不懈地奮鬥的人。

有一個綽號叫斯帕奇的小男孩,他在讀小學時各門功課常常亮紅燈。到了中學,他的物理成績通常都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學校有史以來物理成績最糟糕的學生。 同樣,在拉丁語、代數以及英語等科目上,他的表現也是慘不忍睹,體育也不見得好多少。雖然他參加了學校的高爾夫球隊,但在賽季唯一一次重要比賽中,他輸得幹淨利落。即使是在隨後為失敗者舉行的安慰賽中,他的表現也一塌糊塗。

在他的整個成長時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場合從來就不見他的人影。這並不是說,其他人都不喜歡他或討厭他。事實是,在人家眼裏,他這個人壓根兒就不存在。

斯帕奇可以說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失敗者。每個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對自己的表現似乎並不十分在乎。從小到大,他隻在乎一件事情——畫畫。

他深信自己擁有不凡的畫畫才能,並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塗鴉之作從來沒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學時,他向畢業年刊的編輯提交了幾幅漫畫,但最終一幅也沒被采納。盡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經曆,斯帕奇從未對自己的畫畫才能失去信心,他決心今後成為一名職業的漫畫家。

到了中學畢業那年,斯帕奇向當時的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寫了一封自薦信。該公司讓他把自己的漫畫作品寄來看看,同時規定了漫畫的主題。於是,斯帕奇開始為自己的前途奮鬥。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時間,以一絲不苟的態度完成了許多幅漫畫。然而,漫畫作品寄出後卻如石沉大海,最終迪斯尼公司沒有錄用他——失敗者再一次遭遇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