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模特的身份,推廣起一個全國性的奢侈品牌——還有一個快速上升的輕奢下位替代品,在四年時間內營造出近十億美元規模的生意。而你在乎的還是她成名前那幾張照片的審美?”

即使是隔著電話,主編的怒火依然延燒過來,讓Sophie一瞬間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愚蠢無比,她囁嚅著說,“可……”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她的成功並不是靠運氣,是靠她對市場的準確判斷——她知道她的市場需要的是怎樣的一種低俗,而這恰恰是99%的設計師需要的寶貴天分!Sophia,你真的讓我很失望,你居然沒意識到,對整個市場來說,設計才華隻是消耗品,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我們需要的永遠是銷量、銷量、銷量,利潤、利潤、利潤!”主編一生氣,英語就帶有濃厚的法語口音,“我們需要的正是能把高端商品鋪展開的營銷——毫無疑問,這女孩是這方麵的天才!如果她隻是恰好趕上市場變化的幸運兒,恰好遇到了Coco,那個IT Girl,和她互相成就,我絕不會這樣和你說話,但你還不懂嗎?就像是她剛才在T台上說的那樣,她改變了市場!不是她遇到了市場,是市場遇到了她!”

“你在現場,上帝啊,在所有人之中你在現場,而你卻等了一周以上沒有和我說,直到我從紐約的雜誌上看到。你在擔心什麼?我會因此拒絕她來巴黎發展,不為她舉辦時裝秀?我會擔心消費者,那些健忘的,可□□縱的群體對她的看法?”

是因為她在中國,被氛圍感染,所以才擔心上了根本不是問題的細枝末節?還是主編這樣的頂尖人物,看問題的角度和她截然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完全兩樣,她看重的所謂‘氣節’,在主編眼裏根本比不過Joe對市場判斷的準確?Sophie完全被吼懵了,一個又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把她轟炸得回不過神來。

“你知不知道,因為你的拖延,現在我們必須和多少人爭搶她的四大首秀?Petit剛才給我打電話,他也看到了新聞——他要我保證能把她帶到巴黎,你知道我們的時裝周一向都更多是高定的舞台,而這個生意從08年以來就一直萎縮。噢,我簡直能想到Amy看到報道後的表情了,一個設計師同時又是模特,又是IT Girl,親自把她的衣服在三年內賣成了一個暢銷品牌,用兩種身份進行前所未有的創意營銷,無中生有地培育出本土奢侈品市場?《Voyage》紐約絕對不想錯過這樣的設計師,你知不知道這樣的營銷才華,這樣的營銷案例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時裝秀是廉價的,營銷才是永恒!”

這位不知看過多少創意大秀,見證過多少設計驚豔的品牌因創意不足而倒下的總監,顯然因為她愚蠢的表現氣得不輕,咆哮了好一通才勉強恢複理智,在電話中不容置疑地說,“立刻邀請她去巴黎!”

“我不知道是誰在爆這新聞,也許是她的敵人——如果是這樣的話,她現在一定非常後悔,這完全是在給她造勢!這麼誇張的營銷成功案例,一定會引起轟動,紐約絕對也會有人給她打電話,那個金錢城市會有更多人為她的營銷案例瘋狂——但我們有合作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