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靈獲得完全的平靜也不過剛剛兩個月而已。從很久以前開始,我便不再有任何憂懼,但我仍然心懷希望。這一線希望時而給我帶來慰藉,時而又讓我沮喪,沒完沒了地折磨著我。最終,一場悲傷的意外遮蔽了我心中最後一線希望的微光,讓我看清自己的命運早已鑄成定局,此生再也不會出現轉機。從那時起,我開始逆來順受,再無他想,於是也再次獲得了安寧。
當我開始隱約感覺到命運之網中布滿重重陷阱的時候,便放棄了在有生之年讓公眾重新站到我這一邊的念頭。即使公眾回心轉意,我也不會投桃報李,他們的回心轉意對我已經毫無益處。人們若是再要回到我身邊,也隻能是白忙一場,他們再也不能使我成為他們之中的一份子了。他們在我心中激發的情感隻有鄙夷,他們的蠅營狗苟在我看來索然無味,甚至多此一舉,我一人獨處要比生活在眾人之中幸福百倍。他們已經徹底摧毀了我心中對於社會與社交的美好感情。在我這個年紀,這樣的美好感情不會死灰複燃了,一切都為時晚矣。從今以後,不論他們對我是好還是壞,對我而言都已無所謂了,不論我的同時代人再做些什麼,對我而言都不再有任何意義。
但是我曾經仍對未來抱有指望,我曾希望下一代人能更有素質、更有眼光,他們對我的評判和態度會更公正,對前人的詭計具有一定的判斷力,因而能夠看到我的本來麵目,對我這個人做出公道的評價。正是這樣的希望讓我寫成了《對話錄》,也正是這樣的希望促使我做出了種種瘋狂的舉動,力圖讓這部作品流傳後世。這一點希望縱然遙不可及,卻讓我的靈魂再一次沸騰,就像當初還在周圍的世界尋找一顆正直之心時那樣。然而我對未來的遙遠期許又是白費心思,這讓我再次淪為遭人戲弄的傀儡。我在《對話錄》中講述了這一線期待得以建立的基礎。但我錯了。幸運的是,我及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而得以在餘生中獲得了一段完全清靜、絕對安寧的休憩。這段寧靜的時光從現在這一刻開始,而且我有理由相信,這場休憩不會被外界的幹擾打斷了。
不久以前我才終於明白,指望公眾回心轉意實在是大錯特錯,哪怕指望下一代人回心轉意也是奢望。因為新一代人對我的看法會受到前人的影響,而前人對我的態度隻有曆久彌新的厭惡。個體會死去,但由個人組成的集體卻不會消亡。同樣的情緒將在集體之中流傳下去,而他們強烈的仇恨,與激起這種仇恨的魔鬼一樣不死不滅,永遠保持著不變的活力。即使所有與我敵對的個人都離開了這個世界,醫生和奧拉托利會(Oratorien,聖斐理伯內利在羅馬創建的天主教社團)的成員們仍然存在;即使迫害我的隻剩下這兩個團體,他們也不會在我死後消停下來,仍然會與我活著的時候一樣讓我不得安寧。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曾經冒犯過的醫生們會平靜下來,但我曾經熱愛、尊敬、完全信任且從未冒犯過的奧拉托利會的成員們——這些屬於教會、過著半僧侶生活的人們卻永遠不會寬恕我。他們給我定的罪並不公正,但是出於自尊,他們永遠不會原諒我。在他們的鼓動下,公眾也站在他們那一邊,對我的憎惡永遠都無法平息。
我的心靈獲得完全的平靜也不過剛剛兩個月而已。從很久以前開始,我便不再有任何憂懼,但我仍然心懷希望。這一線希望時而給我帶來慰藉,時而又讓我沮喪,沒完沒了地折磨著我。最終,一場悲傷的意外遮蔽了我心中最後一線希望的微光,讓我看清自己的命運早已鑄成定局,此生再也不會出現轉機。從那時起,我開始逆來順受,再無他想,於是也再次獲得了安寧。
當我開始隱約感覺到命運之網中布滿重重陷阱的時候,便放棄了在有生之年讓公眾重新站到我這一邊的念頭。即使公眾回心轉意,我也不會投桃報李,他們的回心轉意對我已經毫無益處。人們若是再要回到我身邊,也隻能是白忙一場,他們再也不能使我成為他們之中的一份子了。他們在我心中激發的情感隻有鄙夷,他們的蠅營狗苟在我看來索然無味,甚至多此一舉,我一人獨處要比生活在眾人之中幸福百倍。他們已經徹底摧毀了我心中對於社會與社交的美好感情。在我這個年紀,這樣的美好感情不會死灰複燃了,一切都為時晚矣。從今以後,不論他們對我是好還是壞,對我而言都已無所謂了,不論我的同時代人再做些什麼,對我而言都不再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