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經絡和常用穴位 (3)(1 / 3)

經絡和常用穴位 (3)

主治泌尿生殖係統、神經精神方麵、呼吸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病證和熱性病,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證。

1天柱Tiānzhù

【定位】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後發際凹陷中,約當後發際正中旁開13寸。

背部穴

【解剖】肌肉:在斜方肌起部,深層為頭半棘肌;血管:有枕動、靜脈幹;神經:布有枕大神經幹。

【主治】頭痛,項強,鼻塞,癲,肩背痛,熱病。

【手法】推、拿、按。

2大杼Dàzhù

【定位】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最深層為最長肌;血管:有第1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布有第1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咳嗽,發熱,項強,肩背痛。

【手法】推、按、揉。

【附注】八會穴之一,骨會大杼;手足太陽經交會穴。

3風門Fēngmén

【定位】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深層為最長肌;血管:有第2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布有2、3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3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手法】推、按、揉。

【附注】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穴。

4肺俞Fèi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血管:有第3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布有第3或第4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3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肺的背俞穴。

5厥陰俞Juéyīn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血管:布有第4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正當第4或第5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4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咳嗽,心痛,胸悶,嘔吐。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心包背俞穴。

6心俞Xīn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血管:有第5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布有第5或第6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5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心痛,驚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盜汗,夢遺,癲。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心的背俞穴。

7督俞Dū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背闊肌肌腱,最長肌;血管:有第6肋間動、靜脈後支,頸橫動脈降支;神經:布有肩胛背神經,第6或第7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6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心痛,胸悶,腹痛,寒熱、氣喘。

【手法】推、按、揉、捏。

8膈俞Gé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在斜方肌下緣,有背闊肌,最長肌;血管:布有第7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布有第7或第8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7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嘔吐,呃逆,氣喘,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八會穴之一,血會膈俞。

9肝俞Gān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血管:有第9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布有第9或第10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9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黃疸,脅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癲,脊背痛。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肝的背俞穴。

10膽俞Dǎnshū

【定位】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肌肉:在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血管:有第10肋間動、靜脈後支;神經:布有第10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0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