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尋找PE對優秀企業的“錯配”(1 / 2)

另一種“錯配”是一些優秀企業“被成熟”。人類社會或許天生就具有追求新技術、新發明、新創造的本能,所以觀察中外股市,它從出生那天起就常常帶著這種衝動。不能否認,股市正是由於這種吐故納新,進而促進了資本市場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是,由於它又常常具有非理性的一麵,所以,它們也常常對一些發展時間相對較長的行業和企業而產生持久的偏見。

最為典型的是白酒企業在這輪調整周期之前被市場視為傳統行業,結果它卻帶來了“黃金十年”,從而讓一些投資白酒企業的長期投資者賺了個富得流油。白色家電行業近些年也被市場的這種偏見所左右,其PE的“錯配”更是持續了很長時間,結果卻是走出了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青島海爾等這樣的大牛股、長牛股。就是在今天,市場似乎對白色家電行業仍然帶有著這種見解,然而據觀察,如格力電器、美的電器、青島海爾這樣的家電企業小日子過得也並不是如市場想象中那般艱難(因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市淨率反而提升,企業近幾年反而進入利潤收割期)。類似的一些例子還常常表現在一些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壟斷寡頭初步呈現的一些行業與企業。

不能否認,確實有一些傳統企業,如那些賣馬鞭子的,將要在股市上永遠地退出曆史舞台,市場給予它們較低的成熟企業的PE待遇並不為過,然而,同時又不能否認,有些行業、企業雖然看起來“傳統”,實則卻又帶有基業長青的特質。

當然,一家企業究竟是處於什麼生命周期,理論上講講是容易的,實際上它又常常不像人的相貌這樣容易識別。在這方麵,可以分析一下它所處行業的發展空間;對比一下它如今的市值大小,甚至還可以與國外一些成熟企業的市值對標;觀察一下這個行業的競爭格局究竟是“春秋戰國時期”,還是已經處於“三足鼎立”;分析一下它所在市場的市占率指標,即可大致判斷它是處於壟斷寡頭,還是處於相對勝出的時代等等。但是這些指標參照,也常常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具體一家企業,還常常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唯有投資者根據自己的能力圈,去下功夫做些功課,才能找出市場的這種錯配機會。比如,我們觀察今天中國的藥企“老大”恒瑞醫藥,在今天中國的股票市場具有近1000億市值的藥企就已經是大體量的了,然而,它們究竟又處於什麼發展階段呢?與國外一些動則上萬億市值的藥業相比,它們是不是仍然屬於小兒科呢?

芒格說:“所謂投資這種遊戲就是比別人更好地對未來做出預測。你怎樣才能比別人做出更好的預測呢?一種方法是把你的種種嚐試限製在自己的能力許可的那個領域之中。相反,如果你花費力氣想要預測未來的每一件事,那你嚐試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將會因為缺少限製而走向失敗。”

靜態的估值其實隻是小兒科,關鍵還是投資者的商業洞察力。

另一種“錯配”是一些優秀企業“被成熟”。人類社會或許天生就具有追求新技術、新發明、新創造的本能,所以觀察中外股市,它從出生那天起就常常帶著這種衝動。不能否認,股市正是由於這種吐故納新,進而促進了資本市場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是,由於它又常常具有非理性的一麵,所以,它們也常常對一些發展時間相對較長的行業和企業而產生持久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