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 古希臘、羅馬文學代表作家(1 / 3)

背景簡介文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反映。當社會高度發展時,文學則用來充實人民的精神生活,或為統治階級服務。古希臘、羅馬文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古希臘的領土多為小島,古希臘人無法以農耕方式謀生,為了生存,他們開始了海上謀生或對外侵略來獲得生存空間。這種生活方式,塑造了古希臘人奔放、勇猛,富於想象的性格特征。

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古希臘人吸取了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蘇美爾文明等文明成就,社會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中,東方文化對古希臘的影響非常大。這使得古希臘文學中的人物除具有古希臘人的性格外,故事也頗有東方色彩。

古希臘文學表現了當時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因為科技的落後,他們無法解釋自然界中的各種神秘事件,在較為原始的心態下,形成悲觀的宿命論。盡管如此,古希臘人追求自由、獨立不羈、敢於與命運抗爭的性格,使得他們的作品中充滿詩意和波瀾壯闊感。這些特征成為古希臘文學的基本精神,西方文學繼承並發揚了這種精神。

古羅馬文學是在古希臘文學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為地理條件的不同,古羅馬人沒有海上生活的經驗,始終以內陸生活為主。這使得他們品質淳樸,趨於理性,因而他們的文學以理性、嚴謹、凝重為特征。

主要作家

1.荷馬(約前9—前8世紀)

關於荷馬的身份和身世一直沒有定論,大多數學者認為《荷馬史詩》是經過幾個世紀的口頭流傳的詩作的結晶。而古希臘著名的曆史學家如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哲學家如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則認為曆史上肯定存在過這麼一位偉大的詩人。根據荷馬史詩的內容和語言特點,荷馬可能是出生於小亞細亞西部的伊奧尼亞人,是古希臘的一位遊吟詩人,最後死於愛琴海。《荷馬史詩》是荷馬創作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作品的統稱,這兩部作品奠定了荷馬成為與維吉爾、但丁、彌爾頓齊名的歐洲四大史詩詩人之一(也有“之首”之說)的地位。

荷馬的作品特點

作品辭章華麗,妙語迭出,經常使用精彩而生動的詞和比喻。此外,因為荷馬對曆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麵都有一定的研究,這使得他的作品內容豐富、厚重、氣勢磅礴。

荷馬的代表作《伊利亞特》

故事講述了住在伊利昂的特洛伊王子帕裏斯來到希臘,騙走了斯巴達王的妻子海倫。為此,斯巴達王的哥哥阿伽門農召集了各部的首領,一同向伊利昂發起了進攻。雙方在伊利昂經曆了九年零十個月的鏖戰都沒有結果。這時,太陽神阿波羅祭司的女兒被阿伽門農俘獲。因歸還女兒的請求遭到拒絕,阿波羅的祭司於是祈求阿波羅懲罰希臘聯軍,瘟疫開始在希臘聯軍出現。為了防止瘟疫繼續蔓延,阿喀琉斯要求阿伽門農歸還女俘。阿伽門農不情願地歸還了女俘,卻奪走了原來分配給阿喀琉斯的另一個女俘,阿喀琉斯在憤怒之下拒絕參戰。失去了阿喀琉斯的阿伽門農接連戰敗,為此,阿伽門農請求阿喀琉斯參戰,阿喀琉斯餘怒未消,並不同意。眼看就要全軍覆沒,阿喀琉斯的好友上陣參戰,雖然挽回了失敗的命運,但卻被伊利昂城主赫克托耳殺死。為給好友報仇,阿喀琉斯決心出戰,並殺死了赫克托耳。伊利昂老城主為赫克托耳舉行了盛大的喪禮,雙方就此休戰。

史詩以讚賞的筆調描繪英雄們為部落而戰的精神,讚許他們高超的武藝和驚人的智慧。

《奧德賽》

史詩講述了奧德修斯在用木馬計攻克伊利昂城,結束了這場曆時十年的戰爭後,乘船歸國。在歸國的旅途中,因為受到各種天神的捉弄,奧德修斯在海上看到許多亡人的靈魂,聽到過女妖迷惑人的歌聲,又被女神加裏普索留了七年,前前後後耗費了十多年的時間才回到國內。

在他不在國內的這段時間裏,大家都以為他已經死了,國內的權貴逼他的妻子改嫁,並霸占他的王宮。奧德修斯回來後在雅典娜的幫助下,化裝成為乞丐進入宮中,與兒子一同殺死了為非作歹的權貴,重新恢複了他在伊薩卡的權力,一家人也得以團圓。

通過奧德修斯還鄉後的種種經曆,史詩著重表現了奴隸製萌芽時期爭奪和維護私有財產的鬥爭。

2.埃斯庫羅斯(約前525—前456)

埃斯庫羅斯出生於希臘阿提卡的埃琉西斯,他的家族是一個古老的貴族。在很小的時候,埃斯庫羅斯便喜歡上戲劇以及阿加索克利斯和阿波羅多羅斯的詩,並時常出演戲劇。25歲時,埃斯庫羅斯參加了雅典的詩人比賽,雖然沒有獲勝,但卻讓他對詩歌有了更高的追求,潛心創作。

此後,埃斯庫羅斯參加了馬拉鬆戰役和薩拉米海戰。公元前475年埃斯庫羅斯在西西裏島與詩人西摩尼得斯和品達相會,一同探討詩歌創作。三年後,埃斯庫羅斯回到雅典,根據他對戰爭的經驗和體會而創作的《波斯人》在那裏獲得公演。這一出戲為他贏得了詩人比賽的最高獎,直到四年後,他才輸給了索福克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