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聽聽說(1 / 3)

花寺這裏從前大概香火旺盛,但是現在有些冷落了。這裏的水,多、清、靜、柔。在園裏信步,但見這裏一泓深潭,那裏一條小渠。橋下有河,亭中有井,路邊有溪。石間細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碧波閃閃,如錦如緞。這些水都來自山泉。泉上有亭,亭上懸掛著清代著名學者傅山寫的“難泉”二個字。這麼多的水長流不息,日日夜夜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絕,無論多深的水,隻要光線好,遊魚碎石,曆曆可見。水的流勢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將長長的草蔓拉成一縷縷的絲,鋪在河底,掛在岸邊,合著那些金魚、青苔以及石欄的倒影,織成一條條大飄帶,穿亭繞榭,冉冉不絕。據說當年李白來到這裏,曾讚歎說:“流水如碧玉”。

其實二月,並不是好的時候,沒有春光,沒有雪,也沒有秋意。那幾天,有的是滿湖煙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氣中,彌漫著經了雨的梔子花的甜香。記起東坡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桌仕沿著小路由此出門進入東寺院。這裏是整個寺院最東端的部分。南有一排古殿,北臨數丈峭壁。峭壁之上是一條新建的九曲回廊,回廊中間座落著一座玲瓏剔透的四麵亭。在回廊古殿之間,有幾株挺拔的柏樹與殿宇亭廊交相輝映。其中一株最為高大,人稱宋柏。由於山中石多土少,樹幹並不很粗,但是,它那累累的疤痕和蒼勁的氣勢,卻都是幾經風霜的標誌。它那參天蓬展的丫枝,一端斜伸出去,一端舒緩地鋪散在殿宇頂上,越發顯得老氣橫秋了。柏樹靠著的大殿是舜王殿,昔日殿中祀有泥塑舜王的娥皇、女英,現在佛像雖廢,但殿宇依舊。院中古殿伴著古柏,古柏襯著古殿,顯出一派古色古香。

寺在音羽山之巔,山上滿植翠柏蒼鬆;在萬綠叢中,雜間幾枝藤花,嫩紫之色,映日成彩,微風過處,鬆濤澎湃,花影嫋娜。我獨倚大悲閣的碧欄,近挹清香,遠收黛綠,超然有世外感。廟宇之前,有滴漏,為香客頂禮時洗手之用。漏流甚急,其聲潺潺,好像急雨沿屋沿而下。

庭園中成群的白鴿,旁若無人似地悠閑跳躍,給園內增加了恬靜的氣氛。環繞庭園有一回廊,廊中有五十一座比真人稍大一點的佛像,造型逼真,千姿百態,大有呼之欲出之感。舍利殿,整座殿宇都敷上金箔,用的還是古法,雖然不失光豔,但卻是一抹逸麗的淡素,特別是那金色的倒影綴上青空浮雲,茵綠冷寂的潭水,摻揉出高古、幽遠的境界。鬆籟浮空,新苔漫染,走在撐天蔽日的林蔭下,沿路觸眼是嫩綠的、鮮鮮的綠苔,

桌仕在林蔭路畔發見了一束被人遺棄了的薔薇。薔薇的花色還是鮮豔的,一朵紫紅,一朵嫩紅,一朵是淡黃的像牙色中帶著幾分血暈。

花寺這裏從前大概香火旺盛,但是現在有些冷落了。這裏的水,多、清、靜、柔。在園裏信步,但見這裏一泓深潭,那裏一條小渠。橋下有河,亭中有井,路邊有溪。石間細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碧波閃閃,如錦如緞。這些水都來自山泉。泉上有亭,亭上懸掛著清代著名學者傅山寫的“難泉”二個字。這麼多的水長流不息,日日夜夜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絕,無論多深的水,隻要光線好,遊魚碎石,曆曆可見。水的流勢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將長長的草蔓拉成一縷縷的絲,鋪在河底,掛在岸邊,合著那些金魚、青苔以及石欄的倒影,織成一條條大飄帶,穿亭繞榭,冉冉不絕。據說當年李白來到這裏,曾讚歎說:“流水如碧玉”。

其實二月,並不是好的時候,沒有春光,沒有雪,也沒有秋意。那幾天,有的是滿湖煙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氣中,彌漫著經了雨的梔子花的甜香。記起東坡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桌仕沿著小路由此出門進入東寺院。這裏是整個寺院最東端的部分。南有一排古殿,北臨數丈峭壁。峭壁之上是一條新建的九曲回廊,回廊中間座落著一座玲瓏剔透的四麵亭。在回廊古殿之間,有幾株挺拔的柏樹與殿宇亭廊交相輝映。其中一株最為高大,人稱宋柏。由於山中石多土少,樹幹並不很粗,但是,它那累累的疤痕和蒼勁的氣勢,卻都是幾經風霜的標誌。它那參天蓬展的丫枝,一端斜伸出去,一端舒緩地鋪散在殿宇頂上,越發顯得老氣橫秋了。柏樹靠著的大殿是舜王殿,昔日殿中祀有泥塑舜王的娥皇、女英,現在佛像雖廢,但殿宇依舊。院中古殿伴著古柏,古柏襯著古殿,顯出一派古色古香。

寺在音羽山之巔,山上滿植翠柏蒼鬆;在萬綠叢中,雜間幾枝藤花,嫩紫之色,映日成彩,微風過處,鬆濤澎湃,花影嫋娜。我獨倚大悲閣的碧欄,近挹清香,遠收黛綠,超然有世外感。廟宇之前,有滴漏,為香客頂禮時洗手之用。漏流甚急,其聲潺潺,好像急雨沿屋沿而下。

庭園中成群的白鴿,旁若無人似地悠閑跳躍,給園內增加了恬靜的氣氛。環繞庭園有一回廊,廊中有五十一座比真人稍大一點的佛像,造型逼真,千姿百態,大有呼之欲出之感。舍利殿,整座殿宇都敷上金箔,用的還是古法,雖然不失光豔,但卻是一抹逸麗的淡素,特別是那金色的倒影綴上青空浮雲,茵綠冷寂的潭水,摻揉出高古、幽遠的境界。鬆籟浮空,新苔漫染,走在撐天蔽日的林蔭下,沿路觸眼是嫩綠的、鮮鮮的綠苔,

桌仕在林蔭路畔發見了一束被人遺棄了的薔薇。薔薇的花色還是鮮豔的,一朵紫紅,一朵嫩紅,一朵是淡黃的像牙色中帶著幾分血暈。

粉紅色的薔薇正在盛開,它那顏色是這樣嬌嫩,叫人真想碰碰它,而又不敢挨近。花枝兒從架子上垂了下來,枝上一簇簇花中,有一朵最大的,隨著懸空的枝條輕輕擺動,顯得格外鮮豔奪目。

的確,薔薇花是長得這樣嬌豔,這樣鮮麗,這樣水嫩。形態又這樣的美好,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花片張開,但又這樣緊湊,挺秀的花枝支持著它,不疏不密的綠色的葉兒襯托著它。春天的溫暖的微風吹來,她微微含笑地向旁邊的花朵點頭,在這點頭中還包含有幾分驕傲之意,大有“你瞧,我多美啊!”有時還側著頭來回顧自己的輕盈的體態,有意露出嬌憨的風姿。她有點自得,生怕別人不注意她的美麗,有時還故意說上這麼一句:“這真的是我嗎?”接著又是輕輕地歎息一聲,包含著自我讚賞的神氣。有時她還吐出細微的、清淺的一股香氣,這股香氣散布在透明的藍色的空中,使人微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