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望鄉台還生(中)>

正文 1、前言

各位看見此文的看官,我非常欣喜的告訴你們,你們看的不是一個新文。前麵還有第一卷,大概十八萬字。

地址如下:

://jjwx.net/one.phpnovelid=1355979

別關頁麵,別關頁麵!!!

好吧,我承認這大概給了各位一個悶雷般的打擊——我靠!前麵還有十八萬??

別急,看著前頭的養著後頭的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是不?

嗬嗬嗬。好的,閑話少說,咱們進入正文。

正文 2、無恙是朱顏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後宮:大家所熟知的清朝妃子的冊封製度是從康熙年間開始的。U小說網:://www.uxsw.om/順治年間和康熙初年還不是這樣。這個製度是逐漸完善的。

容若:納蘭性德字容若,這兩個字出自何處我也不太清楚,這個是根據一些朋友的推測猜的。

紅姑娘:北方的一種野果,殷紅色的,非常可愛。納蘭性德有《眼兒媚·詠紅姑娘》。康熙八年夏天,紫禁城中又選了一次秀女,由內務府操辦。陣勢雖不如康熙四年大婚那次隆重,可是參選的人數卻多,囊括了滿蒙漢八旗的女孩子。入選的十人,年紀均在十四五歲,多是樣貌端正秀麗,出身不甚高貴的漢軍旗女子。

這次選秀之後,應太皇太後與皇太後的懿旨,禮部擬定了後宮妃子品級。定例:皇後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以上位分皆有封號,可為六宮主位;嬪以下則為貴人,常在,答應三級,皆無定數,亦可無封號。

其實在順治朝時,禮部曾有上奏:擬古製,設定皇後以下,妃三人,嬪九人。順治時候後宮多為蒙古妃子,禮法不明難以實行。至董鄂氏進宮,先封“賢妃”,不過數月,順治皇帝便下旨:“式稽古製,中宮之次有皇貴妃首襄內治。因慎加簡擇。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應立為皇貴妃。”宮中竟然為董鄂氏單獨設置了“皇貴妃”的位分,以張恩寵。什麼“三妃九嬪”之禮便即不了了之。順治皇帝的後宮又回到了盛京皇太極時代的模樣:皇後以下,各宮主位妃子並立,均稱“福晉”;宮人們私下稱董鄂氏:“承乾宮大福晉”。

如今康熙皇帝的後宮漸漸熱鬧了,不能如同從前那樣胡亂稱呼。奉太皇太後、皇太後口諭,冊封康熙四年選秀入宮的遏必隆之女鈕呼錄氏為貴妃,仍賜封號“昭”;賜同年入宮的納蘭氏為“惠貴人”,郭絡羅氏為“宜貴人”。

今年剛選入宮的秀女中,賜李氏為“安常在”,董氏為“端常在”;她們中唯一的滿洲女子是皇後索和鸞的異母妹妹,賜為“僖貴人”。其餘皆為“答應”,無封號。

除了皇後與昭妃,其餘妃嬪的位分都很低,稱不上是“主子”。照盛京時候稱呼年輕庶福晉的樣子,宮裏叫她們“小主”。

有了封號,她們名正言順了,我卻更加的尷尬了。合宮上下的宮女太監都要依例行禮,我本來也要去問安,卻被皇後輕輕一語帶過。

“還是照老祖宗的話,楚兒和她們平禮,不必請安。容妞兒是老祖宗的人,也不用給小主們行禮。楚兒的俸祿和納蘭氏她們一樣,照著貴人的例就是了。”

表麵上我感激皇恩浩蕩,私底下卻驚出一身冷汗。我若是和這些人拉平,那我成了什麼?宮女們入選服役年滿二十五歲便可以出宮回家,我還能出去麼?

發愁歸發愁,日子還要一天天的過下去。好在沒人想得起我來。

初秋,西苑中南海東岸的銀杏樹甬路上布滿了金色的落葉,我身著殷紅色一字襟夾緞水漬紋長袍,梳著小巧的兩把頭,一路小跑的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