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林徽因年譜(2 / 3)

9月,林徽因結束賓大學業,得學士學位,後轉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貝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台美術半年。

12月18日,梁啟超在北京為梁思成、林徽因的婚事“行文定禮”。

1928年24歲

3月,結束舞美學業。

3月21日,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溫哥華姐姐家結婚。之後按照其父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築,於8月18日回京。

9月,梁思成、林徽因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係,分別為主任、教授。林徽因回福州探親,受到父親林長民創辦的私立法政專科學校同人歡迎和宴請。

11月,梁啟超病重住院,梁思成、林徽因趕赴北京。

1929年25歲

1月19日,梁啟超病故,梁思成、林徽因為其父設計墓碑。

8月,林徽因從東北回到北平,在協和醫院生下其女兒,取名再冰,意為紀念已故祖父梁啟超“飲冰室”書房雅號。

是年,張學良以獎金征東北大學校徽圖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中獎。

1930年26歲

秋,徐誌摩到沈陽,勸林徽因回北平治病。

12月,林徽因肺病日趨嚴重,協和醫院大夫建議到山上靜養。

1931年27歲

3月,林徽因到香山雙清別墅養病。先後發表詩《那一晚》、《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深夜裏聽到樂聲》、《情願》及短篇小說《窘》。

9月,梁思成、林徽因應朱啟鈐聘請,離開東大,到中國營造學社供職。梁任法式部主任,林為“校理”。

秋,林徽因病愈下山。

11月19日,林徽因在協和小禮堂為駐華使節講中國古代建築。

同日,徐誌摩為聽林徽因學術報告,乘機遇雨觸濟南黨家莊開山身亡。

11月22日,林徽因、梁思成得悉徐誌摩墜亡,即以鐵樹、白花編製小花圈,梁思成隨與金嶽霖、張奚若趕到徐遇難處處理後事。同月,由林徽因等主持,在北平為徐誌摩舉行追悼活動。

12月7日,發表散文《悼誌摩》。

1932年28歲

6月中旬,林徽因再次到香山養病。

夏,林徽因、梁思成去臥佛寺、八大處等地考察古建築,並發表《平郊建築雜錄》。

7月至10月,作詩《蓮燈》、《別丟掉》、《雨後天》。

8月,子從誡生。意為紀念宋代建築學家李誡。

是年,在一次聚餐時林徽因結識美籍學人費正清、費慰梅夫婦。

1933年29歲

是年,林徽因參加朱光潛、梁宗岱舉辦的文化沙龍,每月集會一次,朗誦中外詩歌和散文。

秋,林徽因與聞一多、餘上沅、楊振聲、葉公超等籌備並創辦了《學文》月刊。

9月,林徽因同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雲岡石窟。

10月7日,發表散文《閑談關於古代建築的一點消息》。

11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築。

11月18日,發表詩《秋天,這秋天》。同月,林徽因請蕭乾、沈從文到北總布胡同談《蠶》的創作。

12月,作詩《憶》。

1934年30歲

1月,中國營造學社出版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林徽因為該書寫了《緒論》。

2月、5月,發表詩《年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

年初,為葉公超主編的《學文》月刊一卷二期設計了富有建築美的封麵。

夏,林徽因、梁思成同費正清夫婦、漢莫去山西汾陽、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築。

9月5日,發表散文《窗子以外》。

10月,林徽因、梁思成應浙江建設廳邀請,到杭州商討六和塔重修計劃,之後又去浙南武義宣平鎮和金華天寧寺作古建築考察。

1935年31歲

3月,林徽因與梁思成合著《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一文。

6月,發表詩《吊瑋德》,短篇小說《模影零篇鍾綠》、《模影零篇吉公》。

10月,作詩《靈感》、《城樓上》。

11月19日,發表散文《紀念誌摩去世四周年》。

冬,林徽因經常與費氏夫婦到郊外練習騎馬。

1936年32歲

1至11月,發表詩《深笑》、《靜院》、《風箏》、《記憶》、《無題》、《題剔空菩提葉》、《黃昏過泰山》、《晝夢》、《八月的憂愁》、《冥思》、《空想外四章:你來了、“九一八”閑走、藤花前、旅途中》、《過楊柳》、《靜坐》;散文《蛛絲和梅花》、《究竟怎麼一回事》;短篇小說《模影零篇文珍》。

5月28日,林徽因、梁思成等去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開封及山東曆城、章邱、泰安、濟寧等處作古建築考察。

9月,擔任《大公報》文藝作品征文評委。

10月,在《平津文化界對時局的宣言》中,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抗日救亡八項要求,林徽因為文藝界發起人之一,並在宣言上簽名。

是年,選編《大公報文藝叢刊小說選》並為之作序。

1937年33歲

1至7月,發表詩《紅葉裏的信念》、《十月獨行》、《時間》、《古城春景》、《前後》、《去春》;話劇《梅真同他們》;短篇小說《模影零篇繡繡》。

是年,任朱光潛主編的《文學雜誌》編委。

是年,林徽因、梁思成應顧祝同邀請,到西安做小雁塔的維修計劃,同時還到西安、長安、臨潼、戶縣、耀縣等處作古建築考察。

7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紀玉堂赴五台山考察古建築,林徽因意外地發現榆次宋代的雨花宮及唐代佛光寺的建築年代。

7月12日,林徽因一行到代縣,得知發生“盧溝橋事變”,於是匆匆返回北平。

8月,林徽因一家從天津乘船去煙台,又從濟南乘火車經徐州、鄭州、武漢南下,9月中旬抵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