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男人在辦任何一件事中,都在證明著自己的能力,都在塑造著自己的形象。男人是否出色,從做人中可見其優勢;男人是否精明,從交友中可見其智愚;男人是否成功,從辦事中可見其真偽。在男人的生活中,洞悉人心才能喚起真情,善於攻心才能巧成萬事。
1.打動人心方可巧成萬事
一個男人能不能在社會上站得住、行得開,重要一點是看會不會辦事兒。而會辦事,就必須學會打動人心。惟有善於打動人心,才有可能巧成萬事。
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在社會上已經很會辦事兒了,其實這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種表現。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上辦事兒可不像憑空想像的那麼簡單。許多人對自己評價過高或壓根不曾獨立地辦過幾宗與別人在利益上一爭高低的大事兒,因而對“打動人心”的問題未曾有過深刻的認識和切身的體驗。至於那些借助權勢等優越條件辦事兒的人,可能就較少有“打動人心”的感慨了。有了權勢方麵的優勢,略講究些辦事兒技巧固然很好,不講究技巧可能也無關緊要,但一旦失去了權勢的依傍,打動人心的技巧對他們來說也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縱使那些已經得到過“會辦事兒”和“能辦事兒”評價的人,想一想自己所辦過的每一件事兒,可敢說都那麼得心應手和遊刃有餘嗎?敢說都那麼水到渠成和一帆風順嗎?顯然未必。有多少件事兒中途受挫?有多少件事兒功虧一簣?有多少件事兒縱使已經辦成了,其間卻也大大打了折扣,留下了許多遺憾,令人有口難言,無可奈何?那麼,對那些不會辦事兒的人來說,又該如何呢?
假如能夠計算,那麼會打動人心和不會打動人心的差別到底有多大?是毫厘之異、千裏之別、還是天壤之隔?很顯然,這不是用一把尺子所能衡量的。但會辦事兒的人,隻要麵前有一次成功的可能,通過努力,他們一定不會錯失良機;相反,不會打動人心的人,縱使獲得了足夠的成功機會,可能最後也會因為不會辦事兒而失去。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給會辦事兒的人預備的,包括財富、地位、名譽和一切與幸福愉快沾邊的東西。這一切都被社會上一把無形的尺子撥到了會辦事兒者的一邊,而不會辦事兒的人卻大都被置於對各種利益袖手旁觀的角色上。
社會是由眾多的人編織而成的網絡,這個網絡上的每一個結都是利益的交織。隻有那些會辦事兒的人才會通過自己的笑臉,通過自己的口才,通過自己勝人一籌的辦事兒本領,將這些利益聚攏到自己手裏。而在利益的競爭中吃虧的,則無疑是那些所謂不會打動人心的人。
會不會打動人心其實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後天的熏陶和學習得來的。任何人所辦過的任何一件事兒,其成功的過程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經驗。
在社會上打動人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能不能把一件事兒辦成,不是看你有多大企盼和多大熱情,而是看你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技巧、用什麼手段。
其實,世上沒有攻不克的城,也沒有辦不成的事兒,隻要學會了怎樣“打動人心”,就一定會使你心想事成,因為打動人心”是你辦事成功的捷徑。
2.讀懂人心是製人攻心的前提
從古至今,無數人發出感歎,識人難,識人心更難!有道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識麵難知心”。這是因為,世間最深藏不露的莫過於人心,世間最捉摸不定的莫過於人心,世間最變化無常也是人心,世間最險惡難測的還是人心!
然而,這並不是說“人心”是一種根本無法準確把握的神物。事實上,我國曆史上很多的高人,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概括出了一整套的觀人之法;西方近代一大批心理學家,經過嚴格的實驗和論證,也總結出了一些洞悉人內心奧秘的有效方法。
三國群雄逐鹿天下之時,曹阿瞞派刺客去行刺敢於與他分庭抗禮、共分江山的劉備。那刺客見了劉備之後,並沒有立即下手,而是侃侃而談,與劉備討論削弱曹魏的策略。談論之間,諸葛孔明進來了,這刺客早已聽說孔明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怕被諸葛孔明看出破綻,所以心裏很虛,托辭上廁所。
劉備興致正濃,對諸葛亮說:“方才這位奇士,進獻了削弱曹魏勢力的奇謀大略。”
諸葛亮輕搖羽扇,緩緩說道:“此人見我一到,神情畏懼,視線低而時時露出忤逆之意,奸邪之形,泄漏無餘。據我推斷:他一定是曹孟德派來的刺客!”
劉備半信半疑,連忙派人去找,不料那刺客早已跳牆逃之夭夭。
諸葛孔明可謂古人中善於觀相識人心的傑出代表!
西方心理學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曾有一段經典名言:“任何人都無法保守他內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卻在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個毛孔都會背叛他!”
弗洛伊德及其後的一大批心理學家,不遺餘力地通過各種方法研究人的感知、性格、氣質、興趣、習慣,乃至一些常人不易覺察的行為的細枝末節,說到底,就是為了揭示人類內心世界的奧秘,把握瞬息萬變的人類心理的發展變化規律。
隻要我們善於借鑒中國古人的觀人識人經驗,學習西方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就會使“識人”化難為易,做到準確地識人心,知人性,把握人。
中國有句很好的格言:“相由心生”。對於這裏所說的“相”,我們應當從廣義上進行理解,它不單單指一個人的相貌,還包括一個人的神情、儀表、體態、言談、興趣、習慣等六個方麵。一個人,無論他有著多麼高明的“藏心”術,無論他多麼善於掩飾和偽裝自己的內心世界,但上述這幾個方麵的“相”總會不以他的意誌為轉移地泄露他的內心秘密,隻要掌握規律,我們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隻要抓住這些蛛絲馬跡,就能全麵準確地看透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