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在初次和別人交往時,都錯誤地想方設法隻使別人對他們感興趣,而完全忽略別人,這種做法隻能使人反感,給你的交際帶來障礙。
想使別人對你感興趣嗎?那你首先要對別人感興趣。如果我們老是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隻想別人對我們感興趣,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朋友。隻有對素昧平生者感興趣,你才能做到進一步了解他,才能迅速贏得別人對你的好感和興趣,這是你擴大自己交際圈子的有效手段。
其次,要學會在交談中沒話找話。與素昧平生者每次交談時,最好尋找對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牽線搭橋,引出話題。還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時、彼地、別人的某些材料為題,借此引發交談。有人善於借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等,即興引出話題,常常會收到好的效果。
當別人作完自我介紹時,你可以在他的名字上表現出你的興趣。比如,你可以重複他的名字,並誇這個名字很好聽,或者很少有人會有這樣的名字,很有品位等;或者,你可以再具體問對方他名字的寫法,以示你對他的重視。這樣以來,你會迅速贏得別人的好感。
第三,可以在交談時先提一些一般性的問題,以便投石問路,在大略了解後再有目的地交談,便能說得更加自如。在聽對方說話時要注意力集中,不能隨便去否定對方的觀點。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引發話題的方法很多,諸如“借事生題法”、“即景出題法”、“由情入題”等,可巧妙地從某事、某景、某種情感,引出一番議論。
點評:
一旦你和素昧平生者開始找到了話題,並不斷深入地了解,便會發現,你所認為的第一印象其實是片麵的,從而你在交談中對方也會調整視角,進一步審視你,兩個人在性情、興趣、思想等的碰撞後,就有可能成為好朋友。
4. 想釣魚,先要知道魚喜歡吃什麼
釣魚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魚喜歡吃什麼樣的東西,然後再準備魚餌,這樣才能釣到魚。否則你將徒勞無功。社交中,智者是高明的釣手,他會針對所釣的“魚”喜歡什麼,然後投其所好,“魚兒”往往容易上鉤;而愚者則根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做魚餌,不考慮“魚兒”的喜惡,所以愚者很難釣到想要的“魚”。
戴爾·卡耐基每個季度都要在紐約的一家大旅館租用大禮堂20個晚上,來講授社交訓練課程。但是有一個季度,他剛開始授課時,房主提出要他付比原來多3倍的租金。而這個時候,入場券已經發出去了,開課的事宜都已辦妥。
卡耐基在兩天以後去找經理,他首先對經理提高租金的做法表示理解,然後幫他分析了這樣做的利弊,他說:“有利的一麵:大禮堂不出租給講課的而是出租給舉辦舞會的,那你可以獲大利了。因為舉行這一類活動的時間不長,他們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不利的一麵:首先,你增加我的租金,卻是降低了收入。因為實際上等於你把我趕跑了,由於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就得另找地方。還有一件對你有利的事實:這個訓練班將吸引成千的有文化、受過教育的中上層管理人員到你的旅館來聽課,對你來說,這其實是起了不花錢的活廣告作用。請仔細考慮後再答複我。”講完後,卡耐基告辭了。最後經理讓步了。
整個過程卡耐基沒有談到一句關於他要什麼的話,他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的。最後的結果對他非常有利。所以說,設身處地替別人想想,了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比一味地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作爭辯要高明得多,不管在談生意還是說服別人的時候都是如此。
換位思考的方法,不僅在爭論中有奇效,而且在平常的交往中也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當你準備見一個你不太了解的人時,不妨了解一下他目前最得意的事情。沒有誰不喜歡聽好話的,每個人都喜歡享受被人承認的感覺,所以人的成就越大,就越希望別人能夠看到。當你一見麵就和他談論他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別人當然非常高興,對你也就會有好感了。
由此,我們該明白卡耐基名言的含義:“無論你本人多麼喜歡草莓,魚也不會理睬它;隻有以魚本身喜愛的蚯蚓為餌,它才會上鉤。”
“牛不喝水強按頭”是達不到目的的,隻有順其意投其好,才能使它高興地喝水。如果不是他願意做的事情,強迫他幹是不行的,隻有按照他的內心需要,因勢利導,才能達到我們對他的要求。
在周末的街頭,有兩個擦鞋童,正高聲叫喊著以招攬顧客。
小黑說:“請坐,我為您擦擦皮鞋吧,保證又光又亮。”小聰卻說:“先生,約會前,請先擦一下皮鞋吧?”
結果,小黑的顧客寥寥無幾,而小聰的喊聲卻引來了一個個青年男女讓他擦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