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玉兒的前世
玉兒前世也叫玉兒。
玉兒九歲前的人生裏,父親因為工作並不怎麼在她與媽媽的身邊,但是,玉兒很愛爸爸,在媽媽的講述裏,爸爸為官清廉,品性高潔。因此,玉兒最崇拜的便是周總理與爸爸。
在幼年的玉兒眼裏,爸爸媽媽是這世上最完美的人。
玉兒問,媽媽,為什麼爸爸總不在家?
玉兒媽媽答:因為爸爸要掙錢養家呀,爸爸在外工作很辛苦。
於是,玉兒覺得掙錢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鄰們都說,啊,玉兒爸能掙錢,可了不起了。
小小的玉兒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驕傲又自豪——那是她的爸爸,她爸爸很了不起,因為爸爸會掙錢。
當某一次玉兒爸放假回家,一家三口守在一起,心情很好的玉兒媽笑問:玉兒愛爸爸嗎?
玉兒答道:愛。
玉兒媽又問:為什麼呢?
玉兒天真地道:因為爸爸會掙錢。
玉兒爸的笑容變得勉強,並很快走了開去,媽媽在笑了幾聲後也不再笑了,幼小的玉兒本能地覺得自己說錯了話,可是,她不懂為什麼。
玉兒不知道,玉兒爸後來的無情是源於此,還是他本性便是個絕情狠心的。
玉兒媽的病是玉兒六歲的時候發現的——肝、膽結石。
四年時間裏,三次手術,可是,玉兒媽的病仍不曾治愈。玉兒九歲時,玉兒媽再無法拖著病體幹活,於是,一家子終於住到了一起,屋子很小,玉兒隻能睡木衣櫥,不過,玉兒覺得很幸福。後來,單位集資建房,玉兒一家住進了兩室一廳的單元套房,玉兒有了自己的臥室。
因為玉兒媽的病,家裏過得很拮據,但是,物質的缺乏並不影響小小的玉兒,媽媽從小教育她勤儉、節約、樸素是美德,因此,小小的玉兒仍然很幸福。
玉兒的幸福,在十二歲時戛然而止——玉兒媽媽去世了。
玉兒爸在玉兒媽去世兩個月後相親了,再兩個月後,再婚了——繼母帶著比玉兒小兩歲的繼弟。
玉兒的繼母在與玉兒爸相親的幾天後便住進了玉兒家,進入玉兒爸臥室時,看著玉兒房間的那個眼神,玉兒一輩子都記得——冷漠,算計,誌在必得。
年幼的玉兒本能地覺得不妙,可是,大人的決定她無力改變,無力,這個詞,帶給了玉兒十幾年痛苦。
不曾經曆,不知其苦,唯身處其間之人,才真正清楚那種痛徹心肺與悲痛苦澀。
玉兒媽媽在世時,不論多麼拮據,每年總有新衣新鞋。玉兒媽去世後,玉兒再不曾置辦過衣飾,玉兒穿著媽媽過去穿過的衣裳,後來又加上繼母的舊衣裳。
玉兒媽媽去世後,玉兒爸與玉兒的幾個舅舅日漸疏遠,終至再不來往,卻與繼母娘家日益親近,年年來往,年少的玉兒不再有人關心,於是,日益沉默。有時,玉兒會想,如果,她有爺爺奶奶,在媽媽去世後,她一定不會淪落到這樣人嫌狗厭的地步,因為,至少,她是爸爸血脈的延續,而如今深得寵愛的繼弟與爸爸並沒有血緣關係。可是,玉兒沒有爺爺奶奶,玉兒的爺爺奶奶在玉兒爸與玉兒媽成婚不久就去世了。也許,正是父母的過早離世,讓玉兒爸不知道怎麼做一個父親。
玉兒媽曾在離世前擔憂地看著玉兒喃語:有後娘就有後爹。
玉兒在玉兒爸再婚後,很快體會到了玉兒媽這句話的真意,原來,後爹指的不是玉兒爸會因為玉兒媽悲痛而傷了身體導致離世,而是玉兒爸的情意。是的,玉兒爸很快成了一個後爹。
初中升高中時,玉兒成績考得很好,考上了重點,可是,玉兒爸隻是讓她在最近的中學上學,因為,那個學校學費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