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四年,十個兒子都長大成人了。事有湊巧,這時哀牢山下有一對名叫奴波息的夫妻生了十個女兒。於是,沙壹的十個兒子便娶了奴波息的十個女兒做妻子。十兄弟成親後,哀牢山的人便多來,要有個頭來管理事情。九隆雖然年紀小,但他聰明能幹,就被眾兄長和人們推舉為王。

一天,哀牢山上來了一位白發老翁,對沙壹說:“你的小兒子九隆,有做國王的福分,可惜金齒這地方有王無位,你們就遷移到蒼山洱海之間去吧!”沙壹去找黃龍商量,黃龍也很讚成。於是沙壹就帶著九隆兄弟和他們的妻子到了蒼山洱海之間的綠桃村定居下來。果然這裏的部族和一些氏族正在挑選國王,他們就擁戴九隆為白王。九隆當了國王,又分置了許多部落酋長。以後,九隆等十對兄弟姊妹配成的夫妻又生兒育女,繁衍成了“洱河蠻”的董、楊、趙、李、段、何、施、洪、嚴、尹十大姓。從此,白族都稱自己是九隆的後裔。

紅沙石大王——劍川縣沙溪南門村本主

一千多年前,劍川沙溪黑惠江東岸的南門村裏,有個九十九歲的老奶奶。那天,她上東山去收帚子,撿到一塊巴掌大的方塊紅沙石。這石頭一會兒金亮金亮,一會兒銀亮銀亮,細心一看,又是紅亮紅亮,十分逗人愛。老奶奶想:我快活到百歲了,還沒見過這麼稀奇可愛的石頭。帶回去擺在堂屋裏,比花瓶還要美;就是給幾個曾孫玩玩,也夠他們喜歡的哩!她拿定主意,把紅沙石放在背籃裏,又把帚子輕輕放在上麵。然後,把背板往肩上輕輕一扣,也不套“頂額帶”,就輕輕飄飄地背著回家去了。

誰知走一截,重一截,越往村子方向走,背子越重。老奶奶自言自語地說我一生這麼重的東西沒背過?為何小小沙石這麼沉?難道你是仙家的東西有神力嗎?”她一步一步吃力地走著,朝著南門村走去。到了村後的一個高坡上,實在背不動了,就把背籃擱放在歇肩石上。她先把帚子取出來,再去端那塊紅沙石時,隻見石頭長大了。大得擠滿了背籃;不是力氣大休想搬出來。老奶奶隻得用圍腰兜著帚子,把背籃放在那垛歇石上,回家去了。

她回到村裏,向大家講了這件奇怪的事情。第二天,大家就去看那塊紅沙石,都說:“這實在是一塊奇特的石頭。”隨後,就由幾個大力氣漢子,把石塊從背籃裏搬出來,供在那垛歇石上,再由南門、西門兩村鄉親砍木料,燒磚瓦,築圍牆,蓋起了一座廟宇,把石塊尊為“紅沙石大王”,作為全村本主。

從此以後,兩村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真是:一年三熟,四季安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十分歡樂。這消息像清風一樣,吹遍沙溪十八村寨,像雲彩一般,飛向四麵方。附近村落都羨慕百歲老人給兩村鄉親背回的這塊“安樂石”。

過了十四年,十個兒子都長大成人了。事有湊巧,這時哀牢山下有一對名叫奴波息的夫妻生了十個女兒。於是,沙壹的十個兒子便娶了奴波息的十個女兒做妻子。十兄弟成親後,哀牢山的人便多來,要有個頭來管理事情。九隆雖然年紀小,但他聰明能幹,就被眾兄長和人們推舉為王。

一天,哀牢山上來了一位白發老翁,對沙壹說:“你的小兒子九隆,有做國王的福分,可惜金齒這地方有王無位,你們就遷移到蒼山洱海之間去吧!”沙壹去找黃龍商量,黃龍也很讚成。於是沙壹就帶著九隆兄弟和他們的妻子到了蒼山洱海之間的綠桃村定居下來。果然這裏的部族和一些氏族正在挑選國王,他們就擁戴九隆為白王。九隆當了國王,又分置了許多部落酋長。以後,九隆等十對兄弟姊妹配成的夫妻又生兒育女,繁衍成了“洱河蠻”的董、楊、趙、李、段、何、施、洪、嚴、尹十大姓。從此,白族都稱自己是九隆的後裔。

紅沙石大王——劍川縣沙溪南門村本主

一千多年前,劍川沙溪黑惠江東岸的南門村裏,有個九十九歲的老奶奶。那天,她上東山去收帚子,撿到一塊巴掌大的方塊紅沙石。這石頭一會兒金亮金亮,一會兒銀亮銀亮,細心一看,又是紅亮紅亮,十分逗人愛。老奶奶想:我快活到百歲了,還沒見過這麼稀奇可愛的石頭。帶回去擺在堂屋裏,比花瓶還要美;就是給幾個曾孫玩玩,也夠他們喜歡的哩!她拿定主意,把紅沙石放在背籃裏,又把帚子輕輕放在上麵。然後,把背板往肩上輕輕一扣,也不套“頂額帶”,就輕輕飄飄地背著回家去了。

誰知走一截,重一截,越往村子方向走,背子越重。老奶奶自言自語地說我一生這麼重的東西沒背過?為何小小沙石這麼沉?難道你是仙家的東西有神力嗎?”她一步一步吃力地走著,朝著南門村走去。到了村後的一個高坡上,實在背不動了,就把背籃擱放在歇肩石上。她先把帚子取出來,再去端那塊紅沙石時,隻見石頭長大了。大得擠滿了背籃;不是力氣大休想搬出來。老奶奶隻得用圍腰兜著帚子,把背籃放在那垛歇石上,回家去了。

她回到村裏,向大家講了這件奇怪的事情。第二天,大家就去看那塊紅沙石,都說:“這實在是一塊奇特的石頭。”隨後,就由幾個大力氣漢子,把石塊從背籃裏搬出來,供在那垛歇石上,再由南門、西門兩村鄉親砍木料,燒磚瓦,築圍牆,蓋起了一座廟宇,把石塊尊為“紅沙石大王”,作為全村本主。

從此以後,兩村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真是:一年三熟,四季安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十分歡樂。這消息像清風一樣,吹遍沙溪十八村寨,像雲彩一般,飛向四麵方。附近村落都羨慕百歲老人給兩村鄉親背回的這塊“安樂石”。

消息傳到山那麵的一個村子裏,幾個小夥子暗中商量;我們去把這塊紅沙石偷回來供起,日子也一定好起來。小夥子們做事情,說幹就幹,他們一行八人,連夜趕到南門村廟裏,悄悄扛走了這塊紅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