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超度完畢,便有人上來將那高台點著,火化了死去尼姑的屍體。
圓音完成儀式,便由小尼姑攙扶著回到自己的禪房,郭襄這才跟著忘憂一起去拜見。
見到她倆進來,圓音似乎便已放了心,忘憂簡單說了昨夜因太晚,山路又不好走,兩人便在山裏休息早上才回來,圓音點點頭隻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忘憂問道:“師傅,剛才是怎麼回事?庵中怎麼會有人突然暴斃?”
圓音輕歎一聲道:“不是暴斃,是了嗔。”郭襄想起來離情庵第一日,被圓音叫起回話的那個稚嫩的小尼姑,心中不免惋惜。隻聽圓音接著道:
“近日秋涼,不少身子單薄的就染了風寒,了嗔感染的厲害,加上她以往跟忘塵,心重些,昨夜挺不住便這麼走了。”
忘憂也是一歎,“又到了每年最難熬的冬日。昨夜真是冷得緊,若不是郭居士將外衣給了我,恐怕我也難逃病魔了。”
圓音聽她這樣說,關切的問郭襄:“山風凜烈,居士無恙吧?”
郭襄忙道:“並無大礙。”想了想又說:“眾位師傅即常年住在山上,就沒有驅寒的法子麼?”
圓音道:“從前聽我師父提過,每逢立秋起,便開始囤糧囤柴準備過冬,但這些年連年戰亂,莫說囤糧,平日裏能吃飽就萬幸了。”
忘憂也道:“因為打仗,來投靠佛祖的人不在少數,但凡能活下去的沒有誰會願意來著山裏受苦,這些年,是越來越難了。”
郭襄心中有些惴惴,想著自己在山上也住了不少時日,非但毫無建樹還累的忘憂和圓音很是牽掛,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便道:
“二位師傅,我是個笨人,又是剛來,不甚熟悉山中情況,但我在家中自小習武,算是練了一身好筋骨,我想在這庵中將武學傳授給眾位僧尼,至少可以強身健體,你們說如何?”
第五十三章 尾聲
更新時間2012-11-7 17:57:44 字數:1761
圓音和忘憂對望一眼後,圓音笑道:“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居士可以試試。”
郭襄欣喜答應下來,再看忘憂時,她正望著自己,目光中閃爍出日前未見的光芒。
接下來的日子,每日郭襄便在早晚課後教授山上的弟子武功,從最基礎的蹲馬步開始,這些山上的僧尼多為貧窮的農家出身,即便少數後來投奔過來的,也多為家破人亡的普通人家,從未練過武,郭襄便非常耐心的從最基本的教起,每日除了跟隨僧尼念佛,便是自己琢磨如何能讓這些人更好的學會功夫,基礎的練完,便開始教他們簡單的劍法,一教便教了五年。
這一年離情庵住持圓音圓寂,弟子忘憂接掌住持之位。
此時的風陵已是一個紮著小辮滿地跑的小童,郭襄以撿到她的那日作為她的生辰,這一年的這一天過後,郭襄便也開始教授她一些基礎的功夫,但她小孩心性比較貪玩,郭襄對她也並不多麼嚴格,她自小便在山上長大,所見所聞皆是佛,小小年紀便也好似通佛理一樣每日跟著郭襄做早晚課,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
山上眾僧尼跟隨郭襄學武,近年來也有不少功夫不錯的人才。
郭襄在教授他們武功的同時,自行鑽研三分之一九陽神功,將之融會貫通,此時她的武功已是五年前望塵莫及的了。
這些年中郭襄愛上早早起身去看日出,卻不去最高峰,隻是去那舍身崖,在哪崖邊打坐練功,直到太陽初升,看迷霧散盡,再披著朝陽回到庵內教授武功。
有時忘憂也會跟她一同前往,卻並不多言,就像那日她救下郭襄後也未多說什麼一樣,兩人就像形成了默契,幾年下來更是心有靈犀了。
後來郭襄在山上聲名遠揚,更有山上其他寺廟庵堂請她去傳授武功,郭襄都義不容辭悉心教導,後來為了不影響庵中僧尼便搬出了離情庵,在不遠處自建茅舍居住,平日還是在庵中教授山上眾多僧尼武功。她一直作為離情庵的上賓,因為常年教授僧尼武功,也頗得敬重,山上各間廟社庵堂的人都尊稱一句郭居士。
這一日郭襄與忘憂在舍身崖邊又一次觀賞完日出,二人兀自打坐,並未有即刻離去的意思。郭襄起身轉向西方遙望,這裏雖並不如萬佛頂那般視野遼闊可望見千裏之外的遠山,在晴朗的日子卻也是一望無際,隻是被山體遮擋,沒有山頂那般開闊而已。
她此時想的卻是五年多前,與倚天劍一起出世,卻又與昆侖宮主玉名山一起葬身懸崖的那柄屠龍刀。
這些年來她日日潛心向佛,又得到圓音與忘憂的點化,心中早已清明了許多,為今並不再惦念那些得不到或者已失去的人或事,隻這柄刀成了心中一大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