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紅魔歲月 第三百四十章 G組首戰(2 / 3)

根據權威媒體《轉會市場》的身價評估,科特迪瓦出戰球員的身價,分別是門將巴裏(200萬歐元)、後衛德梅爾(500萬)、大圖雷(2000萬)、佐科拉(1000萬)、蒂安(300萬)、埃布埃(700萬)、亞亞-圖雷(1700萬)、蒂奧特(300萬)、熱爾維尼奧(900萬)、丹達尼(300萬)、卡勞(1400萬)。而這些球員身價相加,不過也隻是9300萬而已!換句話說,科特迪瓦全隊首發11人的身價之和,竟不及C羅一人!

但這又如何呢?身價高,並不意味著能贏球。今天的比賽,C羅並不是不努力,全場比賽,他幾乎是拚盡全力在打。邊路能看見他,他有4次傳中;中路能看見他,他有4次帶球突入禁區;他也很努力在傳球,他的傳球中47%是攻擊性傳球;他很努力在爭頂,頭球爭頂成功率達到75%。他甚至有2次放鏟、1次犯規、3次搶斷,還跑去罰了2個界外球。然而,在科特迪瓦人整體組織良好的防守麵前,在對手橫在禁區內的十幾條粗腿麵前,強如C羅,也隻能用三記遠射威脅對手,然後看著球砸在門柱上不斷唏噓。

無需去指責C羅。他的努力證明著他的鬥誌,過去每到世界杯大賽,他的球隊被淘汰之後,他總會因為失望和痛苦而流下英雄之淚。也無需去指責科特迪瓦保守,在這個足球時代裏,注重防守是每支球隊的生存哲學,君不見巴西也打起了歐式防反,而布呂克納、澤曼這樣的狂攻大帥,時常被弱旅揍的鼻青臉腫嗎?

所以,C羅沒有表演,葡萄牙沒有贏球,罪不在C羅,罪不在對手。問題在於,足球是一項整體運動,團隊運動。球星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上得球場,比拚的就是團隊,就是整體,而不是身價,更不是名氣。奎羅斯無法把葡萄牙的眾多明星凝結成一個運轉有效的整體,所以C羅縱然有再強的武技,也難施展。

在過去的這個賽季的冠軍杯比賽裏,同樣的一幕也曾上演。梅西貴為新科足球先生,被認為是“後羅納爾多時代”最強大的球員。然而,梅西卻有一項挺尷尬的紀錄,他職業生涯裏7次率隊麵對穆裏尼奧,7次全部沒有進球。其實,穆裏尼奧麾下,並不是總有名氣大過巴薩的球星,隻是穆裏尼奧懂得如何去捏合整體,打造球隊,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跡。

《米蘭體育報》說的好:“足球早已過了那種一個人決定一切的時代了。如果方丹、貝利、貝肯鮑爾生在現在這個時代,那麼,他們的傳奇將會大打折扣!”細細品來,頗有道理。

南非世界杯將是葡萄牙“黃金十年”的收官戰,奎羅斯早早製定“首戰即決戰”的策略,最終卻與科特迪瓦悶戰一場失意而歸,2007年接過隊長袖標的C羅再次雙手空空,“黃金十年”莫非竟然要以悲劇謝幕?

《競賽報》賽前喜憂參半,“對葡萄牙來說事實很清楚:有能力在本屆世界杯走得很遠,但在那之前我們先要踏出正確一步。葡萄牙已經5次參加世界杯,連續6次參加大賽,首場取勝是球隊的關鍵。”的確,自2000年歐洲杯起的10年間,葡萄牙六屆大賽(3屆世界杯、3屆歐洲杯)無一缺席,而2000年以前葡萄牙也僅有2屆世界杯經曆而已。

葡萄牙10年間收獲歐洲杯亞軍、世界杯殿軍,“黃金一代”居功至偉。“黃金一代”以1989年、1998年兩奪世青賽冠軍的兩代“青年軍”為核心,菲戈、魯伊-科斯塔、拜亞、若奧-平托、保羅-索薩、康西卡奧、保萊塔、多明戈斯堪稱星光熠熠。成軍後的“黃金一代”1996年首次征戰歐洲杯,八強戰負於捷克,1998年無緣法國世界杯是“黃金一代”遭遇的沉重打擊。卷土重來的“黃金一代”2000年歐洲杯正值巔峰,“死亡小組”連勝英格蘭、羅馬尼亞和德國順利出線,負於法國飲恨半決賽,就此開啟葡萄牙足球史的“黃金十年”!

“黃金一代”2002年世界杯折戟小組賽,痛定思痛的葡萄牙足協延聘冠軍教頭斯科拉裏,希冀此舉能治愈屢屢被人質疑“華而不實”的痼疾。巴西教頭不拘一格降人才招入老鄉德科,為葡萄牙此後“巴西化”埋雷,2004本土世界杯是“黃金一代”最後一次也是絢爛的一次“彙報演出”,連勝俄羅斯、西班牙、英格蘭和荷蘭,隻可惜決賽無奈希臘的“龜派足球”屈居亞軍,魯伊-科斯塔歐洲杯後退出國家隊,“黃金一代”逐漸解體,而決賽後流下英雄淚的克裏斯蒂亞諾-羅納爾多遂逐漸成長為領軍人物。

德國世界杯,菲戈率隊5勝2負以殿軍收場後退出國家隊,“黃金一代”退出曆史舞台。2008年歐洲杯,C羅首次領軍出征,最終八強戰負於“日耳曼戰車”,是連續三屆大賽的最差成績。C羅4戰僅有一球落袋,詭異的是2008年6月11日對陣捷克的這粒進球竟是此後葡萄牙前鋒運動戰“球荒”的開始,6月15日對陣科特迪瓦,C羅隻在2009年2月對陣芬蘭罰入點球,這也是兩年間唯一進球。2006世界杯預選賽進球有如砍瓜切菜的C羅,2010世界杯預選賽7場均未破蛋,還一度因傷無緣與波黑的生死戰,坊間因而流傳“葡萄牙出線,C羅蹭飯”,皇馬前鋒的領軍能力因而備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