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乖兒,可真真是苦了你咯!哀家竟是不知,我們阿嬌這些年來心裏頭竟是這般的苦!唉~~”太皇太後一把摟過阿嬌心疼不已地歎道。

王太後則是心有不忿,卻又不敢在此時此地表露出來,隻得兀自低垂著頭裝死,在心中一個勁兒地暗暗撇嘴:

裝吧,裝吧,阿嬌,你就裝吧!你陳阿嬌何曾會有這般賢惠?!

真真是笑死個人!

哀家又不是不知道你究竟是個什麼德行!還什麼勸皇上廣納宮妃,陛下還數度言辭拒絕與你?!

嘁~~,你還能更胡扯一點兒麼?你會這麼賢惠地勸我兒納妃麼?就算你陳阿嬌一時不知道搭錯了哪根筋,向我兒子提過此事好了,可我家徹兒會真的如你所說的那樣數度嚴詞拒絕此事麼?

這,還是我家寶貝兒子嗎?知子莫若母,你陳阿嬌要是一時發賢惠提及廣納後宮,我的徹兒又怎會不願?!應該是千肯萬肯,再來個順水推舟才對呀!哪還會像如今這般,都大婚五年了還隻能守著你一個?!

想到這裏,王太後又暗暗翻了個白眼,編吧,陳阿嬌,你就接著給我編吧!

此時,阿嬌已在太皇太後的安撫下逐漸平複了情緒,拭了拭小臉上莫須有的淚水(阿嬌:不好意思,演技還沒過關,有待提供哦!),阿嬌突然輕輕掙開了太皇太後的懷抱,起身徑直走至下首處,跪倒在太皇太後身前,恭恭敬敬地朝著太皇太後行了個大禮,道:

“啟稟太皇太後,孫媳有一事上奏,還望太皇太後準奏!”說到此處,阿嬌話鋒一頓,抬首望向上首位的太皇太後,一副征詢老太太示下的恭順模樣。

見得阿嬌行止如此莊重,太皇太後不由挑了挑眉頭,微微頷首示意阿嬌繼續說下去。

阿嬌見狀,忙垂下頭去,低眉斂目的恭聲道:“啟稟太皇太後,臣妾陳氏蒙先皇隆恩,聘與今上為正宮元後。然,臣妾與陛下成婚五年,雖琴瑟和諧,卻至今無有所出。臣妾為陛下及大漢江山社稷所慮,多年來也曾多次奏請陛下廣納良家女子,以充後宮,使皇嗣得以綿延。奈何陛下乃至情至性之人,終因顧念臣妾而不忍首肯。臣妾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真真是心急如焚!如今,臣妾思來想去隻得向太皇太後求懇:懇請太皇太後您老人家恩準,親下懿旨命花鳥使於民間遴選良家女充入後宮,勸陛下雨露均沾,為我大漢皇室多多綿延子嗣,以保我大漢江山不倒,社稷永固、千秋萬代!”言罷,阿嬌盈盈叩首,久久未曾抬起頭來。

太皇太後和王太後聞言,麵上皆閃過一絲詫異,心裏同時暗忖:

這個阿嬌今日是怎的了?■思■兔■在■線■閱■讀■

不過,竇、王二人畢竟都是於宮中浸淫幾十年的老人了,隻是一瞬,二人麵上的那一抹詫異之色便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如出一轍的欣慰笑容。若說有什麼不同,則在於,王太後是繼續默默垂首坐在那裏充當著布景板,心裏麵不知又在盤算著什麼;而竇太皇太後則是老懷大慰般的連連稱讚阿嬌道:

“我們嬌嬌真真是長大咯!竟是這般明事理、懂大義,真真是賢惠之極!不虧為一國之母,著實當得起一個賢後呐!哀家就允了你所奏!來人啊,即刻給哀家擬旨,就說哀家有感於皇後之德,允其所奏,決意為皇帝廣納後宮,即日起,著花鳥使至大漢各地遴選品行賢良、品貌得宜的適齡良家女子入宮待詔,以充內廷、為我大漢綿延皇嗣,固我大漢社稷江山。”

頓了頓,又道:“長史女官何在?”

“奴婢在!”太皇太後話畢,便有一名年約四旬、女官打扮的宮人自一旁的隔間之內走了出來,恭敬上前向太皇太後深施一禮應道。

“皇後的請奏,汝可聽到?”太皇太後淡淡的問道。

“回太皇太後的話,婢子已然聽到!”長史女官恭敬答道。

“汝以為皇後陳氏賢否?”太皇太後接著問道。

長史女官聞言飛快地抬頭睃了眼大殿之上的太皇太後,繼而垂下頭去再次恭聲答道:“皇後賢德,頗有太皇太後之風。實乃一代賢後也,堪當我大漢婦人之表率!”說著,又衝阿嬌盈盈一拜,道:“皇後娘娘賢德至斯,奴婢甚為敬仰,請受奴婢一拜!”

阿嬌見狀,忙微微側身避開了長史女官的一拜,滿麵謙遜的道:“須臾小事,皆是為婦者應守的本分,女官大人謬讚了,本宮愧不敢當!”

“看看~~,看看~~,皇後竟是賢德如斯!這可真真是我大漢之福啊!長史女官,當今皇後如此賢德,你說應不應該將皇後陳氏的賢德之舉記錄於哀家的起居注之中呢?如此,也好讓史官將陳氏的賢良事跡一並收錄於史書之中,為後世婦人做個榜樣,讓這世間的婦人們都知曉知曉什麼是為婦之道。”太皇太後依舊神色淡淡的道。

“可!皇後娘娘如此賢德,理當記錄在冊,將其婦言婦德編入史書之中,用以教化、警示世間婦人之德性!不敢隱瞞太皇太後,奴婢將將其實已將皇後娘娘的賢德事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