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要有共生意識
哈佛故事
所謂的共生意識,就是人類要保證自身的生存,但也要保證其他生物的生存條件,萬物是相互依存的。對生物界的研究證明:自然界因其與其相關聯的生物滅絕而使自身滅絕,是有些生物絕跡的惟一原因。因此,人類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生物界。
英國倫敦的西部,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被稱為“英國的加利福尼亞”。各種行業在此競相“怒放”,在這一區域,有一片300平方英裏的空閑土地。由於這裏是住房需求最強勁的地區,無數房地產開發商的眼光都盯住了這裏,並向倫敦市政府提出建房申請。為了緩解城市住房壓力,政府計劃在這裏建造2萬間房屋。
但就在開發商拿到了開工許可證不久,事情卻發生了變化。倫敦市政府突然宣布,取消所有的建房計劃。已批準的開工許可證作廢。政府的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讓開發商們十分惱火,他們要求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政府的回答是:我們應該尊重在這裏棲息的鳥類。
原來,當地政府在開發前期的調查中發現,在這一地區,有大量的石楠樹和其他植物,森林雲雀和夜鶯等多種鳥類常年在這些樹上築巢。為了不破壞鳥兒們的生活環境,政府決定放棄建房計劃,為小鳥們的生存讓路。
無獨有偶,和英國小鳥一樣受到尊重的,還有新西蘭的蝸牛。
索裏德公司是新西蘭的一家能源公司。一天,工人們在新西蘭南島的斯托克頓煤礦采煤時,意外發現了一種稀有的蝸牛,他們立即停止工作,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公司。
公司得到消息後,立刻邀請了有關專家前去做實地勘察,當他們確認這是一種目前尚存的極珍稀的蝸牛後,馬上停止了那一區域的作業。為了不破壞這些蝸牛的生存地,索裏德公司繞開了蝸牛的居住區,選擇了另一個方向掘進。這一措施使工期延誤了19個月,公司的成本支出增加了897萬美元。
許多人都認為,索裏德公司為了微不足道的蝸牛造成這麼大的損失是不值得的。但他們的回答是,價值不是這樣計算的,如果能用900萬美元再生一種生物,那它的價值就遠不隻900萬美元了。從另一個角度講,保護它們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以上兩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理念,人類要樹立共生意識。
許多時候,人們都是把注意力放到自身的生存上,而從沒有把一群鳥、幾隻小蝸牛上升到生命的高度,把它們和人類相提並論,並尊重。這是一種缺少戰略發展眼光的做法。
閱後警言
如果人類能無愧於萬物之靈的稱號,那我們就有義務讓所有的生命都能夠有尊嚴地活著。事實上,對動物的任意宰割和獵殺,決不是人類靈動優勢的發揮,而是人類醜惡凶殘的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