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番外—秘道(1 / 3)

這一年初夏,天幹物燥,東宮一處偏殿走了水,雖然很快救了下去,沒出大事,但畢竟是國之儲君所在,總要重新修繕。

皇太子顯裕便暫挪到了保和殿,卻是太子自己選定的地方。無他,保和殿為仁孝文昭皇後之居所,他仰慕已久。

本朝皇後太後,諡號皆為二字,以孝為首,另鋪以佳字,唯有曾祖母不同,她的諡號為四字,且以“仁”字為首,從曆代皇帝之例。

朝中向來不乏酸腐梗硬之臣,每有不合常例之事定要一諫再諫,甚至不惜性命以死諫威脅君上,博得身後之名。但是,對於仁孝文昭皇後的諡號,卻從沒有人跳出來反對。

隻因仁孝文昭皇後的經曆早已經成為神一般的傳說,再沒有人敢對她有一點微辭。

還在少年時,仁孝文昭皇後便以“孝悌賢淑,才堪為妃”被當時身為太子的仁孝文成皇上鍾愛,虛太子妃之位數年以待仁孝文昭皇後。

及經父皇親口提親,嶽父武定侯許親之後,已經即位的仁孝文成皇上令禮部製定新儀注親迎仁孝文昭皇後於武定侯府,傾慕之心,天下皆知。

及仁孝文昭皇後入宮,二聖情合意恰,居保和殿,起臥如同民間夫婦,育五位皇子,二位公主,天家子女,皆為一母同胞。

比起令仁孝文成皇帝終生不二色的閨閣故事,仁孝文昭皇後真正的功績卻在朝政上。

仁孝文昭皇後自小在遼東長大,通百書,擅騎射,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女紅更為一絕,不過這些於她亦為小技,她最長於著眼天下大局,籌劃謀略。

仁孝文成皇帝即位時正值帝國平定遼東、收複西南之際,天下大統,四海升平之時。然則仁孝文成皇帝並不以此為功,登基以來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仁孝文昭皇後從旁鋪之,重修兵製,開疆拓土,提倡文教,鼓勵通商,竟使天|朝達到從未有過的繁盛景象,人口繁衍,家富國強,四夷來朝往來不絕。

可以說,仁孝文成皇帝打造的盛世,仁孝文昭皇後有一半的功勞,特別是在中年之後,帝後二人力壓朝中眾臣之議,攜手臨朝,共商國政,將仁孝文昭皇後先前許多幕後之功昭之天下。

自仁孝文昭皇後之後,天下女子的地位大升,就是宮中,亦再無後宮不得幹政之禁,隻是大家卻都以仁孝文成皇後為例,鋪政議政,不謀私利。若借參政之機為一已利,隻能貽笑於他人。

顯裕太子年幼時曾時常隨父皇母妃拜見仁孝文昭皇後,依稀記得曾祖母雍容的風度和睿智的言談。及長,亦不淡忘,自今歲朝中開始提及選立太子妃,便更是時常回想起仁孝文昭皇後。如果自己亦能如曾祖父一般,有如此一位誌同道合的伴侶,那該有多好!

因此,這一次顯裕太子便懷著如此之情進入了保和殿。

先前每逢節日、文成皇帝文昭皇後忌日等時,顯裕太子皆前來殿前焚香祭奠,隻覺得殿堂森森,滿心敬仰之情。及今日搬了進去再看,保和殿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這裏不屬於後宮,離皇上日常大朝的正殿亦近些而已。至於日常陳設,並非奢糜,甚至一反宮中的常有的富貴氣氛,倒有些尋常家居的風味。

這裏的一切都是仁孝文昭皇後親手布置的,自仁孝文成皇帝和仁孝文昭皇後離世後,保和殿不一直維持著當日的格局,再無人入住,顯裕太子還是第一個。

保和殿的太監宮女並不多,亦經過多少次的更替,對於保和殿的過往知之甚少,隻知道這裏是曆代皇家人都十分重視之地,每日裏隻按慣例進殿灑掃一番,便關閉殿門退出。顯裕太子進入後,方才多了一些人氣。

因後人對仁孝文成皇帝和仁孝文昭皇後的敬仰,保和殿的養護十分精心,顯裕太子亦不欲做大的改動,隻帶了些許日常用品。

畢竟離開慣常的住所,顯裕太子原以為一定會有幾分不適,再想不到,他住進來竟覺得十分舒適自在。

令人感覺到舒適的自然是這裏的用具,外表看著尋常,卻極體貼,紫檀鑲玉石桌麵十分寬大,正好在折子上麵再擺開一張勘輿圖,文房四寶早是齊備的,又有一盒朱砂,皇家專門的朱批所用;占滿了一麵牆的多寶櫊子上除了幾樣玩器點綴,盡是書籍,整齊地按序排列,略有疑惑之事便可以隨手翻閱查證;至於各種細處,正因為適意倒不容易察覺……

而自在,卻是一種心境,想到與先祖仁孝文成皇帝和仁孝文昭皇後同樣伏案看折子,寫朱批,查典籍……,顯裕太子無端地渾身輕鬆,他正沿著赫赫威名的祖輩們走過的路向前走。

搬入保和殿的第一日,顯裕太子精神特別的足,比平日裏早許多處理完畢公事,便在保和殿內隨處轉轉。

皇家一直有一個規矩,那就是會給嫁入皇家的女子按品級準備嫁妝,但是仁孝文昭皇後又不同,保和殿內所有的物品都是她自娘家帶來。當年武定侯府事先派人到保和殿量了尺寸,然後按照殿堂的布局再打家具、布置陳設,完全與民間相同。

牆上掛著的四幅古畫應該是仁孝文昭皇後父親的收藏,聽說他收到的古畫比宮裏都要多;而桌旁大屏風上萬裏江山圖的錦畫,一定是仁孝文昭皇後母親所織,她心靈手巧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幾代;而床上的蘭花床帳正是仁孝文昭皇晚年後親手所繡,聽說她專攻畫蘭繡蘭,自古至今,堪為畫蘭繡蘭第一人……

顯裕太子與許多人一樣,對於仁孝文昭皇後會有如此多的才華萬分驚奇,甚至還有些疑惑,畢竟,似乎仁孝文昭皇後就沒有不擅長之事,她實在太美好太崇高了!

但是在這間彌漫著淡淡古舊氣息的大殿內,顯裕太子突然相信了,然後他又堅定了自己的信心,世上一定還會有驚才豔絕的女子,有如仁孝文昭皇後,與自己一同譜寫一段流傳後世的情緣。

因此他躺在了床上,卻越發不肯睡去,倒讓人點了蠟燭放在桌上,自己借著燭光看帳上的蘭花和題跋。

突然,顯裕太子猛地坐了起來,起身端了燭台,先在帳外照了又照,然後進了帳內再照,原來帳前的蘭花一部分是雙麵繡,兩麵的圖案略有些不同,裏麵竟藏著幾個字,“床下、秘道、京外。”

不錯,就是這幾個字!

顯裕太子再按捺不住心裏的好奇,令身邊人守在殿外,不許任何人進來,然後仔細打量起這張紫檀大床。

上好的紫檀木在燭光下閃著光澤,一一摸過去,上麵雕刻的吉祥花紋裏並沒有機關,床欄一直垂到地麵,前麵放著腳踏,人鑽不進去,想拆下也頗不容易。

那麼?顯裕太子將床上幾層氈墊卷起,露出紫檀木的床板,當初打造這架床恐怕就花用了不知多少銀錢,連外麵看不到的床板都用了與外麵同樣上好的紫檀。

揭開床板,正是床廂,顯裕太子在裏麵四處摸索,終於觸到了機關,突然聽到一聲暗響,地麵出現一處黑洞,可見蜿蜒而下的台階。

顯裕太子猶豫了一下還是執著蠟燭走了進去,然後就是漫長的地道——不過一人多高的路並不甚難行,每隔一段還有夜明珠照亮,不知哪裏還有通風的孔洞,忽聞道帶著槐花香氣的風吹過,他便猜到此時自己正在禦花園下麵……

走了很久,前麵突然出現一道小門,小門上掛著一把鑰匙,正是開門鎖用的,原來這處門隻能自裏麵打開,外麵卻進不來。鑰匙上又垂著一角皮子,上書“荼蘼架下有金銀”幾個字。

顯裕太子開了門,外麵就是洞口了,向外一望,上麵竟是一片圓圓的夜空,幾個星星眨著眼望向他,空氣中帶著濃烈的濕氣。

原來是一處水井,拉著係在水桶上的繩子爬出,顯裕太子便到了一處園中,黑暗中見牆壁一側依著茂密的灌木叢,應該就是那荼蘼架子了,而園中種的卻看不大清是什麼菜,但見菜畦整整齊齊,估算一下方位,便重新自井口回去,又把一切皆恢複成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