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養生祛病的九大特效保健穴位(1 / 3)

【歸經】任脈

【穴義】小腹中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入膀胱經。

【主治】泌尿、生殖係統疾患,如遺尿、尿血、尿頻、尿瀦留、尿道痛、痛經、閉經、遺精、陽痿。

穴位功效

關元穴是小腸募穴,又是足三陰經、任脈之會,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多用於泌尿、生殖係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係統疾病的目的。

取穴方法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示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四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為3寸)。或取仰臥位,將肚臍到恥骨的直線五等分,肚臍往下3br5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

仰臥位,雙腿自然伸直,將右手掌心疊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緊貼於關元穴,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按摩時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隻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內關穴

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

【歸經】手厥陰心包經

【穴義】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心理失常、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痛經、腹瀉等。

穴位功效

內關穴為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主治本經經病和胃、心、心包絡疾患以及與情誌失和、氣機阻滯有關的髒腑器官、肢體病變,具有疏導水濕、寧心安神、理氣鎮痛的功效。該穴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內關穴可以疏通經絡、治療心包經及前臂諸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掌心向上,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兩橫指寬),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攥拳,腕部會有兩根筋凸起,內關穴就在兩根筋中間的位置)。

按摩方法

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按壓另一手的內關穴上,示指壓在同側外關穴上,按捏10~15 分鍾,然後換另一側。每日按摩 2~3 次。

合穀穴

合穀名意指大腸經氣血彙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雲氣,行至合穀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1、2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彙聚,彙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雲氣場,故名合穀。

【歸經】手陽明大腸經

【穴義】大腸經經氣在此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

【歸經】任脈

【穴義】小腹中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入膀胱經。

【主治】泌尿、生殖係統疾患,如遺尿、尿血、尿頻、尿瀦留、尿道痛、痛經、閉經、遺精、陽痿。

穴位功效

關元穴是小腸募穴,又是足三陰經、任脈之會,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多用於泌尿、生殖係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係統疾病的目的。

取穴方法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示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四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為3寸)。或取仰臥位,將肚臍到恥骨的直線五等分,肚臍往下3br5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

仰臥位,雙腿自然伸直,將右手掌心疊在左手背上,左手掌心緊貼於關元穴,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按摩時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隻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