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星狀的光點都是行星,若我們觀察得夠仔細,便能看出它們都是黑暗物體,所發出的光也全是來自太陽,這也正是它們區別於恒星的地方。
我們以太陽為中心,由近及遠,選擇其中的第三顆來拜訪。我們從它的上方逐漸向它靠近,映入我們眼簾的光也隨之越來越強烈。在離它很近的位置時,我們眼中的它猶如一半被黑暗吞噬,一半被光明照耀的月球。再靠近點,被照耀那一半逐漸清晰起來,可見上麵有許多斑點。接著那些斑點也清晰起來,原來是海洋和大陸,而其中差不多一半因雲霧的遮擋而不可見其表麵。被黑暗吞噬的那一半上卻零星散落著一些光點,仿佛鑽石散發出的耀眼光芒。這些光點是我們人類城市裏的燈光。在我們眼前的這塊表麵不斷伸展開,直至將更大範圍的天空遮住,最後我們意識到這正是我們的全世界。我們降落在上麵,此刻,我們又回到了地球上。
正如剛才這般,我們在空中飛行時肉眼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見到的一點,卻隨著我們與太陽距離的不斷縮小而呈現成一顆星,接著成一個不透明的球體,現在則是我們生存的地球。
從這次的想象飛行之旅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太陽不過是天空多如牛毛的星星中的一顆,而群星之中比太陽發出的光和熱要高出幾千幾萬倍的也是多不勝數,所以和它們比起來,太陽顯得那麼渺小。若以它們內在的固定價值作為評定標準,太陽更是不值一提,遠不如其他群星。它在我們眼中之所以重要和偉大,全憑我們和它之間的特殊關係。
前麵是對我們的星係所作的大致描述。正如我們在剛才的想象飛行之旅後半段所看到的那樣,我們在地麵上仰望星空所看到的星辰正是我們在飛行之旅中見到的。我們在地麵觀察到的星空與我們置身於群星間所看到的星空的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太陽和行星的地位具有優越性。在白晝,太陽的光芒將天上的星辰都遮掩得嚴嚴實實。其實星辰不分晝夜地在空中運行,不過,這現象得等到我們有能力將太陽的光芒剝去時才能見到。我們的各個方向都遍布著這些星辰。
一如其他大部分星係那樣,我們所在的星係也是由一顆巨大的主星和環繞著它的無數群星組成的。以太陽為中心的這個星群我們稱之為太陽係。與群星之間難以置信的距離比起來,它的範圍可謂是微不足道,這是我最想讓讀者記住的關於太陽係的一大特點。太陽係四周是空洞而遼遠的巨大空間,即便我們能橫穿太陽係,眼前的星星也絕不會因此而顯得離我們更近些。我們在太陽係邊緣所見到的星座與在地球上所見到的並無兩樣。
我更樂意讀者朋友跟隨我的描述進行想象,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與宇宙的關係,而非用一大串令人驚詫的數字來作論述。首先想象出我們浩淼宇宙的模型,然後將地球想象成一粒芥子。如此推算下去,月球不過是一粒微塵,隻有芥子直徑的1br4大,距離地球2.5厘米。而我們可以用一個大蘋果來表示太陽,與地球相距12米。其他行星大小各異,最小的猶如一粒看不見的微塵,最大的仿佛一粒豌豆,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在4.5~360米。接下來我們想象這些小不點都圍著大蘋果在慢慢地繞圈,而各自繞一圈所花的時間也不同,3個月到165年不等。我們已經知道地球繞太陽一周需要一年的時間,而月球也是伴著地球公轉在運行的,一個月時間便繞地球一周。
這些星狀的光點都是行星,若我們觀察得夠仔細,便能看出它們都是黑暗物體,所發出的光也全是來自太陽,這也正是它們區別於恒星的地方。
我們以太陽為中心,由近及遠,選擇其中的第三顆來拜訪。我們從它的上方逐漸向它靠近,映入我們眼簾的光也隨之越來越強烈。在離它很近的位置時,我們眼中的它猶如一半被黑暗吞噬,一半被光明照耀的月球。再靠近點,被照耀那一半逐漸清晰起來,可見上麵有許多斑點。接著那些斑點也清晰起來,原來是海洋和大陸,而其中差不多一半因雲霧的遮擋而不可見其表麵。被黑暗吞噬的那一半上卻零星散落著一些光點,仿佛鑽石散發出的耀眼光芒。這些光點是我們人類城市裏的燈光。在我們眼前的這塊表麵不斷伸展開,直至將更大範圍的天空遮住,最後我們意識到這正是我們的全世界。我們降落在上麵,此刻,我們又回到了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