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問道:“不知該如何試探?”
魯肅道:“可出兵與魏延交戰。若南燁營中有援兵助戰,其營中人馬必多。若魏延逃回營中不出,其營中人馬必少,我等可揮兵攻之。”
孫權、曹丕聞計點頭,命周泰、祖茂二將領兵而出。魏延隻帶了數百士卒在營前叫陣,根本沒料到吳軍出營,見周泰、祖茂各領五千士卒來戰,魏延撥馬便走,逃回營去。周泰、祖茂追到南燁營前,才被一陣箭雨射回。
南燁營中兵馬不出,孫權不由大喜,再議攻營之事。司馬懿謹慎道:“南燁營中兵少,或許伏於山中,當多遣探馬,查看營前營後有無伏兵,方可攻營。”
曹丕、孫權也覺得小心無大錯,便派遣細作打探。不久之後細作回報:“營盤周圍未見伏兵,卻見木牛流馬或二三十為一群,或四五十為一群,各裝米糧,於葫蘆穀附近山路往來行走。穀口有重兵把守,我等無法入穀。”
呂蒙聞報道:“南燁往來運糧以為久計,必有屯糧之所,或許就在葫蘆穀中。”
孫權道:“既然如此可入穀劫糧。”
司馬懿小心道:“隻恐又是南燁之計。”
呂蒙道:“都督若如此疑慮,南燁何時得滅?若都督不去,我當奮力決一死戰,以報國恩。”
魯肅勸道:“南燁多妙法奇計,我等還當小心,不如再試探一二,先劫運糧兵問之,再定劫糧之策。”
孫權、曹丕聞言便還命周泰、祖茂出馬。二人分別兩路往葫蘆穀而去,未到穀口便見漢軍驅木牛流馬而來。二人一齊衝殺過去,漢兵大敗奔走,木牛流馬盡被二將搶獲,連同降卒百餘人,皆被解赴吳軍大寨。
司馬懿見二將劫糧而回,便召降卒探問虛實。降卒皆道:“國師料定兩國大軍堅守不出,便命我等運糧於葫蘆穀以為久計,親去監造霹靂車。”
魯肅、呂蒙恐降卒有詐,又將降卒分開訊問,皆言南燁屯糧葫蘆穀。司馬懿同樣反複盤問,也未發現蹊蹺之處。
孫權見打探清楚便道:“如今南燁確實不在營中,葫蘆穀也確實為屯糧之所,我等可選一處攻之!”
司馬懿雖未見不妥之處,可是心中仍有疑慮,覺得南燁不會如此大意,於是道:“降卒之言不可盡信,或許是南燁故意安排,可令二將再去劫糧,暗中觀看降卒動靜,方知其言真假。”
周泰、祖茂得令之後再次領兵而出,半月之間,連勝數陣,劫掠不少糧草、士卒。後來降卒之言也與之前降卒無異,之前降卒在營中也無串聯作亂之舉,自此司馬懿方才放心。
孫權怕南燁造好霹靂車回兵,早就等的有些不耐煩了,見司馬懿總算確認了南燁營中虛實,便催促道:“如今已知南燁不在營中,我等可選一處速攻之。”
司馬懿道:“雖南燁不在,其營也甚是難攻,我等還當用計取之。依我之見,陛下與主公可率領大軍先攻南燁營盤,如此各營兵馬必然來救。我卻引精兵去葫蘆穀燒其糧草,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必大敗也!”
孫權、曹丕聞計連連點頭,當夜便起大軍往南燁大營而來。司馬懿也同時發兵,領周泰、曹純二將並兩萬精兵往葫蘆穀來。
吳、魏大軍一動,便有探馬稟報漢軍大營。南燁領兵離營不假,可是趙雲、楊雄、魏延、龐德皆在營中坐鎮,因此並不慌張。眾將心中不慌,可是表現出來卻是慌亂不堪,營中士卒一齊呐喊奔走,虛作固守待援之勢。
孫權、曹丕並不知營中早有準備,見南燁人馬慌亂,還以為計策已成,便指揮士卒攻營。南燁營中士卒表麵慌亂,實際卻進退有度,趙雲四將又是超一流的武將,占著地利抵擋吳、魏兩軍毫不費力。
司馬懿暗中領兵往葫蘆穀來,半路便見穀中士卒都往大營方向奔走,不由心中大定,引著周泰、曹純二將和營中精銳殺奔葫蘆穀。
馬超一直在穀口守備,隻盼有人來劫糧。忽見一枝魏兵殺到,縱馬向前視之,正是司馬懿。馬超大喝一聲道:“司馬懿看槍!”說罷便向司馬懿刺來。
司馬懿不是馬超對手,不過曹純、周泰武藝不弱,二將大喝一聲道:“馬超休要猖狂!”說罷一齊向前雙戰馬超。
馬超力敵二將雖不落下風,可是麾下士卒數量卻不如司馬懿。司馬懿見曹純、周泰久戰不下,便驅兵向前圍攻馬超。馬超見狀回馬便走,司馬懿隨後緊緊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