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胎散

知本婦稟氣薄及病後受者。須用此方。他或隻是氣不和。通用安胎和氣散。專調理懷胎一月滿足。少婦害羞時。醫家不識。誤作阻經。此胎常有頭暈惡心。不思飲食。六脈浮緊。可進此藥。

當歸 白芍(各三錢) 枳殼(四錢) 砂仁 川芎(各二錢) 甘草(六分)右剉散。分作二大服。每服水一鍾半。煎至七分。空心熱服。渣再煎。

二月胎

詩曰。

二月胎形北極中。如花初綻蕊珠紅。

分枝未入宮羅內。氣受陰陽血脈同。

【解曰】二月胎形似花。崔氏曰。其受胎一月滿足。以受血近陰。形似桃花分枝葉。在母北極中。鄭玄莊雲。北極者。陰戶六寸也。其胎入腹。未入衣裹。

安胎和氣散

凡慣墮胎者。一月間須兩服。保過五個月則不用也。專治胎前三二個月。多有人挑磚換石。移床鋪席。傷觸胎氣。不安。虛弱之人多有此證。頭昏目花。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宜進此藥。

藿香 陳皮 蒼朮 砂仁 黃苓 桔梗 益智仁(各二錢) 陳枳殼(二錢) 厚樸 甘草 紫蘇葉各乙錢 小茴香乙錢五分炒。

右剉散。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鍾半。煎至七分。空心溫服渣。渣再煎。

三月胎

詩曰。

三月胎形似血凝。有宮無室位無真。

娘思食味千般愛。苦辣酸鹹並納成。

【解曰】三月胎形似蠶繭。崔氏雲。其月胎形漸漸長如蠶一頭大一頭小。形漸漸如圓。未入宮羅。劉五妹雲。已至臍下。漸漸有裹。其形薄薄胞之。此三月胎形與二月俱同證。一聞虛弱。胎氣不和。惡心嘔吐。或觸動胎氣。兼遇秋天時。氣寒極熱相蒸所染。照前次第加減用之。

有瘧疾加青皮 草果(各二錢)不可用常山。

有咳嗽加杏仁 五味子(各二錢)

有潮熱不退加黃苓。柴胡(各三錢)

有氣喘急者加沉香(五錢) 另磨和藥服之。

四月胎

詩曰。

四月胎形入宮室。在娘臍胯內相過。

食忌獐兔並大蒜。免教胎內受邪魔。

【解曰】此月入宮羅之室。崔氏雲。衣裹漸至丹田之所。食忌兔獐毒物蒜蕎有誕之菜。諸毒物食之傷胎。多食傷氣。不和是也。

活胎和氣散

專治胎前四五個月。身體困倦。氣血急。發熱。飲食無味。貪睡頭暈。四肢酸軟。宜進此藥。

蘇葉(一錢) 甘草(九分) 小茴香(乙錢五分) 枳殼(四錢五分) 厚樸 香附(各三錢) 砂仁 蒼朮各二錢 陳皮去白(各二錢)

右剉散。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鍾半。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五月胎

詩曰。

五月男女分四肢。入宮胎穩始成兒。

男酸女淡思食味。此定陰陽與眾知。

【解曰】此月胎形男女分定。周寄雲。令胎母前行。使人後喚之。左回頭是男。右回頭是女。男思酸味。女思淡味。入宮室之內。其胎安穩。

瘦胎散

專治胎前五六個月。胎妊困弱。令胎母腹重貪睡。飲食不知味。肚中膨脹。胎有些動。此藥可進二三服。養聚胎氣精神。

當歸(二錢) 白芍 益母草 枳殼(各四錢) 砂仁 香附(各三錢) 益智仁(三錢) 甘草(一錢) 茯苓 小茴(二錢五分)

右剉散。分則三劑。每服用水一鍾半。煎至七分。空心溫服。渣再煎。

六月胎

詩曰。

六月胎形在腹遊。男魂左手似線抽。

女魂右手輕搖動。卻在臍中漸漸浮。

【解曰】六月胎形。男動左。女動右。崔氏雲。男魂降動其左。女魂降動其右。胎在母臍腹中漸漸浮動。如魚食水一般。

瘦胎飲方在前

調治六個月胎婦。此乃多有瘦弱之婦。可服瘦胎飲一服。護其胎母之苦。臨產之時。令其脈自然調和。易養易生。更無懮慮之厄。又有健壯之婦。免服其藥。胎孕安穩。臨產之時。自然清爽。

七月胎

詩曰。

七月胎形定不邪。男垂左肋動些些。

女於左手無時動。行步艱難母歎嗟。

劉五妹雲。此月胎形男向左肋回。女向右邊動。呂博難經雲。七月以定亦有降生者成人。所以胎母行步艱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