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典型案例則非特斯拉(Tesla)莫屬。這一被人們稱為“汽車界的蘋果”的汽車製造企業,其成功的獲得與“工業4.0”密不可分。
實際上,特斯拉汽車絕非人們簡單認為的電動汽車,它的核心定位是一個大型可移動的智能終端。也就是說,特斯拉將物聯網融入了汽車製造中,使得汽車成為一個既有內容又有服務、既包含軟件也包含硬件的體驗工具。而特斯拉的大獲成功,更不僅僅在於電池技術方麵的突破,而是運用互聯網思維讓用戶獲得了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
可見,“工業4.0”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趨勢,我們正迎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而這場革命的核心正是物聯網。
1999年,英國科學家凱文?艾什頓最早提出了互聯網這一概念;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確定了物聯網的概念。而此後我國也在積極推動與物聯網相關的研究和應用,並於2010年3月將“物聯網”一詞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4月22日,“物聯網之父”凱文?艾什頓在參加韓國年度科技大會時曾表示:物聯網使得互聯網成為龐大的神經網絡,企業隻有盡快轉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目前,蘋果、微軟、黑莓等企業都正在努力進行物聯網方麵的實踐。
納米技術、智能植入技術、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等的應用,使得我們生活中的物體都有可能通過互聯網傳輸信息、交換數據,由此,物聯網也就形成了。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物聯網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目前,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火熱的領域都與物聯網息息相關。物聯網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比較廣泛的應用,比如用於檢測個體運動量的智能手環、用於監測個體健康的智能血壓計等。
作為國內物聯網領域最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自從物聯網概念傳入中國,我便一直關注著其發展的動態,並在自己比較了解和擅長的智能硬件、智慧城市、汽車後市場等與物聯網緊密相關的行業進行著探索和實踐,目前已經獲得了4項物聯網方麵的專利。
與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聯網相關行業的發展仍然比較緩慢、資源獲取的難度十分大且信息孤島大量存在,而推動物聯網發展的形勢已經刻不容緩。為此,我萌生了著作此書的想法,在介紹自己多年經驗的同時,與大家一起分享國際物聯網領域的先進理念。
本書共包括7章,除普及物聯網知識、介紹自己的經驗外,我還穿插了部分商業案例,便於讀者理解和借鑒。可以說,與物聯網相關的領域,本書已經基本涵蓋。擱筆之際,唯望此書能讓更多讀者了解物聯網,在物聯網的廣闊天地中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