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印度政府提出爭議的傳統習慣線以東和以北各個地方麵積約為2000平方公裏,曆來屬於中國。這些地方的居民幾乎全部是藏族,曆來受西藏地方政府管轄。西藏地方政府至今還保存著對這些地方行駛管轄的有關文件。而印度官方地圖在1954年還注明這段地區“邊界未經規定”。1959年3月2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在給周恩來總理的信中也承認這段邊界線沒有任何條約根據。
西段,印度政府提出爭議的傳統習慣線以東和以北的地區麵積約3.3萬平方公裏,主要包括中國新疆所屬的阿克賽欽地區和西藏的阿裏地區的一部分。印度聲稱,西段邊界線已由1842年西藏地方當局和克什米爾當局換文加以肯定,但當時換文僅表示雙方尊重對方的疆土,互不為敵,和睦相處,並未涉及邊界線的具體走向和位置。英印政府外交政治部1931年編纂的《艾奇遜條約集》第12卷上就寫得很明白:“克什米爾邦的北部和東部邊界尚未劃定。”1954年以前,英國和印度的地圖都沒有標出這段地區的界線,或者模糊地畫出而注明是未定界。尼赫魯總理自己也在1959年8月28日印度人民院的會議上說:在這個地區,“沒有誰劃定過這條疆界”。
中國和印度的邊界糾紛是英帝國主義侵略的遺產,中印兩國獨立後,本應擯棄一切帝國主義的遺產,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相互的友好關係。但是印度政府承繼了英帝國主義對中國西藏地方的野心,一直把西藏看做是自己的勢力範圍。1950年我國和平解放西藏時,當時印度政府曾竭力阻撓。在這一企圖沒有得逞的情況下,印度就在中印邊界東段向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推進,完全占領了傳統習慣線以北和“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領土。在中印邊界中段,印度除了已承繼了英帝國主義對於桑、蔥莎的占領外,又在1954年以後侵占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波林三多、香紮、拉不底、烏熱等地。在中印邊界西段,1956年以後,印度侵占了巴裏加斯。與此同時,印度在1954年出版的官方地圖上片麵修改中印之間的傳統習慣線,把英帝國主義陰謀製造的中印邊界線全盤托出,作為中印間的已定界強迫中國接受。
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侵占中國領土的事實。中國政府主張中印邊界問題應通過和平談判,求得友好解決。在解決以前,應該維持邊界現狀。中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但是,為了爭取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也不越過這條線。兩國邊界的地圖,也隻有在雙方通過談判解決了邊界問題以後才能取得一致。盡管中國出版的地圖關於中印邊界的畫法是有曆史和事實作根據的,但是,由於中印邊界尚未正式劃定,中國從不把自己的地圖強加於印度;另一方麵,中國也決不接受印度片麵修改了的地圖。由於中方堅持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方針,從1950年到1958年,中印邊境一般是平靜的。
中段,印度政府提出爭議的傳統習慣線以東和以北各個地方麵積約為2000平方公裏,曆來屬於中國。這些地方的居民幾乎全部是藏族,曆來受西藏地方政府管轄。西藏地方政府至今還保存著對這些地方行駛管轄的有關文件。而印度官方地圖在1954年還注明這段地區“邊界未經規定”。1959年3月2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在給周恩來總理的信中也承認這段邊界線沒有任何條約根據。
西段,印度政府提出爭議的傳統習慣線以東和以北的地區麵積約3.3萬平方公裏,主要包括中國新疆所屬的阿克賽欽地區和西藏的阿裏地區的一部分。印度聲稱,西段邊界線已由1842年西藏地方當局和克什米爾當局換文加以肯定,但當時換文僅表示雙方尊重對方的疆土,互不為敵,和睦相處,並未涉及邊界線的具體走向和位置。英印政府外交政治部1931年編纂的《艾奇遜條約集》第12卷上就寫得很明白:“克什米爾邦的北部和東部邊界尚未劃定。”1954年以前,英國和印度的地圖都沒有標出這段地區的界線,或者模糊地畫出而注明是未定界。尼赫魯總理自己也在1959年8月28日印度人民院的會議上說:在這個地區,“沒有誰劃定過這條疆界”。
中國和印度的邊界糾紛是英帝國主義侵略的遺產,中印兩國獨立後,本應擯棄一切帝國主義的遺產,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相互的友好關係。但是印度政府承繼了英帝國主義對中國西藏地方的野心,一直把西藏看做是自己的勢力範圍。1950年我國和平解放西藏時,當時印度政府曾竭力阻撓。在這一企圖沒有得逞的情況下,印度就在中印邊界東段向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推進,完全占領了傳統習慣線以北和“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領土。在中印邊界中段,印度除了已承繼了英帝國主義對於桑、蔥莎的占領外,又在1954年以後侵占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波林三多、香紮、拉不底、烏熱等地。在中印邊界西段,1956年以後,印度侵占了巴裏加斯。與此同時,印度在1954年出版的官方地圖上片麵修改中印之間的傳統習慣線,把英帝國主義陰謀製造的中印邊界線全盤托出,作為中印間的已定界強迫中國接受。
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侵占中國領土的事實。中國政府主張中印邊界問題應通過和平談判,求得友好解決。在解決以前,應該維持邊界現狀。中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線”,但是,為了爭取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也不越過這條線。兩國邊界的地圖,也隻有在雙方通過談判解決了邊界問題以後才能取得一致。盡管中國出版的地圖關於中印邊界的畫法是有曆史和事實作根據的,但是,由於中印邊界尚未正式劃定,中國從不把自己的地圖強加於印度;另一方麵,中國也決不接受印度片麵修改了的地圖。由於中方堅持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方針,從1950年到1958年,中印邊境一般是平靜的。
西藏叛亂發生後不久,印度總理尼赫魯於1959年3月22日寫信給周恩來總理,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大片領土要求。他不但要求把東段9萬多平方公裏和中段2000多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劃入印度版圖,而且要求把西段一向在中國管轄下的3.3萬多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也劃歸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