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通過分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失誤,引出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通過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姓“社”姓“資”問題的爭論及憂慮,引出鄧小平南方談話及之後我黨的一係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理論、方針、政策,得出“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第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建構”分為三部分,即“五位一體”的建設、新時期的“三大法寶”、祖國統一與對外政策。特別是把新時期的“三大法寶”概括為“黨的建設(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統一戰線”,可能還不夠科學,但畢竟是一種嚐試。
鑒於本人的知識和閱曆所限,本書對馬克思關於東方社會“不通過資本主義製度的卡夫丁峽穀”的發展道路理論,對蘇聯和其他國家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淵源”的關係沒有單獨列為一章論述;對經濟建設探討得較多,對其他建設探討得相對薄弱。這是今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但這並不影響本書的總體思路和係統架構。書中肯定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很多需要繼續提高的地方,還望廣大同仁批評指正。
於懷彬
2013年12月
第二,通過分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失誤,引出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通過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姓“社”姓“資”問題的爭論及憂慮,引出鄧小平南方談話及之後我黨的一係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理論、方針、政策,得出“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第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建構”分為三部分,即“五位一體”的建設、新時期的“三大法寶”、祖國統一與對外政策。特別是把新時期的“三大法寶”概括為“黨的建設(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統一戰線”,可能還不夠科學,但畢竟是一種嚐試。
鑒於本人的知識和閱曆所限,本書對馬克思關於東方社會“不通過資本主義製度的卡夫丁峽穀”的發展道路理論,對蘇聯和其他國家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淵源”的關係沒有單獨列為一章論述;對經濟建設探討得較多,對其他建設探討得相對薄弱。這是今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但這並不影響本書的總體思路和係統架構。書中肯定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很多需要繼續提高的地方,還望廣大同仁批評指正。
於懷彬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