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2 / 3)

“如此甚好!甚好!”澤生這還是頭一回聽說有這麼好的事,想做生意不需去進貨,而是有人把貨送上門?自己輕輕鬆鬆地在鋪子裏賣就成了?賣不掉還可以退貨?

高老板見澤生已經很激動了,隻不過還在努力掩飾而已,就知道他是同意的。他又笑道:“其實靠這個,掙的還是小錢。掙大錢的還在後麵,也就是其三,而且這也是我來此想與你商談的最重要的一項。”

澤生正襟危坐,擺出願聽其詳的姿勢。

“你收了幾個月的糧,對糧價及各地的糧況已掌握得很清楚了。所以,我希望你要一直收糧,不要停下來,哪怕村民們田裏的糧都長出來了,無需買你的糧,你也要繼續收。不要擔心賣不掉,你囤起來,每月我會讓人來拉一回,錢一文都不會少你的。”高老板信心十足地說。近幾年來,他還從未幹過賠錢的買賣呢。

澤生以為還真有掙大錢的好買賣,聽高老板這麼一說,他有些迷糊了,“你要這麼多糧,不怕賣不掉麼?”

高老板笑而擺手,道:“不怕不怕。這兩年來前方戰況吃緊,軍糧一直不夠充足。辦糧欽差向我放過話,無論收上多少糧,他都會全部買上去的,還給了我一部分訂銀。”

哦,澤生明白了,高老板與辦糧欽差都有來往,自然是很有把握。

一下子有這麼多生意可做,澤生高興得有些發懵。他大概地將這些過了一遍腦子,這些生意好像……無論他如何做,都是有賺頭的。

賣蓋房的料,反正有高老板送貨來,他隻需按照高老板說的價往上提高一點賣,掙中間的差價。若實在賣不掉,還可以退回去,一點兒風險都沒有。

收糧也是穩賺。因為他隻負責收,無論收多收少,最後高老板都會全部買走。

澤生細細思量一番,覺得這麼好的事突然到了自己頭上,他還是有些不敢相信。光靠嘴皮上說還是不行的,到時候人家兌現與否,才是至關重要的。

高老板見他似乎還在猶豫,就知道他心裏還有所懷疑,看來澤生還是不了解他的生意經,他若是主動找人做買賣,是絕對不會讓人吃虧的,哪怕做賠了,他寧願自己擔著,誰叫這是他自己找上門來的呢?

“方老弟,你還有啥不放心的,莫非是擔心我哄你不成?我讓夥計送來的料,先隻收一半的料錢,等你賣完了,再付另一半。而你去收糧要花本錢,我也先付給你一半,如何?”高老板知道自己若不放寬條件,讓澤生毫無後顧之憂,他是不敢輕易應承下來的。

澤生這才鬆了口氣,“若真是按這般來,我就不擔憂了。剛才不敢立馬應下來,確實是因為我從未做過大買賣,覺得萬事還是多考慮考慮才是。”

高老板讚許地瞧著澤生,“這表明你做事謹慎,對於做買賣的人來說,謹慎使得萬年船啊!”

“可是,這兩間鋪子我都忙不過來,更沒得空收糧了。”澤生突然悟起這件事來。

“剛誇你,你這下又懵了。要想做大買賣,哪能日日呆在鋪子裏吆喝著賣,你得請夥計,費不了多少月錢!”

請夥計?那自己豈不是真成了老板了?澤生心中一陣暗喜,朝高老板拱手道:“還是高大哥提醒得是,我這腦子有時候就跟木榆一樣,不開竅。”

兩人談妥這些之事,再商定一些細則,而且還把每一條都明明白白地寫在紙上,互相寫下名,再摁個手印,這才算達成了。

之後,高老板非要特意來方老爹家裏拜見一下。方老爹和洛生還是頭一回麵對這麼有來頭的大老板呢,激動得不行,說話都不太利索了。

高老板早已習慣平民老百姓見到他時的那般敬仰之情,與方老爹定好蓋房日子,再寒暄幾句,便告辭了。

送走高老板,澤生興奮地跑回家,將此事一一告訴小茹,還將摁了手印的簽書拿出來給小茹看,他以為小茹看不懂,隻是歡喜地讓她看底下的手印與兩人寫下的名字。

小茹聽說有這麼好的事,先是與澤生一樣,興奮得不知所以然。若真是將這些買賣都做好,怕是一年就能掙不少錢,難不成有一日澤生也會成為大商賈?

澤生這是與高老板進行了一次商務談判還簽了合同?小茹嘻嘻一陣笑,覺得澤生是越來越有進步了,還是大進步,做起生意來,不讓自己擔風險,絲毫不留後顧之憂。雖然他是以最保守的方法做買賣,但這可沒有錯,等以後有資本了,才敢承擔風險嘛!

才高興一會兒,小茹又皺眉了,“那你怎麼忙得過來?”

“我一開始也為此事發愁呢,高老板還笑話我,說要想當大老板,哪能自己親自賣零貨,得請夥計!”

請夥計,那得找靠得住的人才行!小茹把林生叫了過來,“你願不願意一直跟著你姐夫幹?”

小茹以為林生聽到此事,肯定高興得不知會是啥樣了,他不是一直就想跟著澤生幹,然後趁機多見見小清麼?

沒想到林生卻為難了,他支支吾吾地道:“我還是……想跟方家爹爹和大哥去學蓋房,高老板不是說了麼,他要給他爹娘蓋新房了,下個月就要開始。姐,你放心,我隻要一得了空閑肯定會幫姐夫的。”

小茹敲了敲他的腦袋,“你這臭小子,前段日子連工錢都沒有,你央求著要幹,幹得還挺帶勁。現在花錢請你,你反倒矯情起來,哦……我明白了……”

小茹正想說他是為了在方老爹和洛生麵前多晃悠,想獻殷勤博好感。林生怕他姐猜到了他的心思,立馬紅著臉解釋道:“跟著姐夫幹,我永遠隻能是一個跟班,或是當個夥計。若是跟著方家爹爹和大哥幹,待有一日我學成了,能獨自挑大梁蓋房子,有了這門好手藝,我一輩子都不用為生計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