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腹部保健(1 / 2)

醫聖張仲景將這四個字,寫的可能是太簡單了,所以後世重視不夠,但是雖然字數少,卻意義重大。

張仲景在治療這類疾病的時候,會用到寒熱兩類藥物,用熱藥來溫陽,用苦寒的藥物來清熱。

兵分兩路,分別調理。

中醫並沒有認為世界上隻有一個寒證,或者隻有一個熱證,寒來了,用熱藥;熱來了,用涼藥;兩者都來了,那就兩路兵馬一起上!

辨證而治,這就是中醫的思路,這是正路。

所以,在用這個方子治療慢性腹瀉的時候,核心的藥物是――寒的藥物:黃連六克、黃柏六克,熱的藥物是:製附子六克、炮薑六克、艾葉三克,然後收斂的藥物是:烏梅九克。

這六味藥是基本方子,這是烏梅丸這個方子的核心藥物,原方裏麵還有幾味藥,此處可以不用,此處用的是仲景的思路,未必用他的原方。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基礎方上麵加減藥物。

具體加點什麼藥物呢?這要看這個慢性腹瀉到底是怎麼患上的。

導致腹瀉,一般都是飲食不節,以至於濕熱蘊積,同時,肆意使用寒涼,導致陽氣受傷。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很多患者,是有情緒失調的影子在裏麵的,而且,這種壓力,還不是一兩天的,在中醫裏麵,厥陰經的病,應該是六經裏麵最深一層的了,所以,這種鬱結應該比較深。

腸道與情緒的關係,西醫研究了很多,他們認為人的腹部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與情緒關係密切,它們不受理智支配,而情緒一波動,它們就有反應。

所以這個被稱為“腹腦”。

而中醫認為,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線,就會進入少腹部,而《黃帝內經》裏麵認為,足厥陰肝經失調所生的病,就有:“胸滿,嘔逆,飧泄”。

雖然很多人認為張仲景的六經與經絡不是一回事兒,但是,在臨床上我們會複合應用,因為確實在實踐中有應用價值的。

所以,我們會把調理分成兩個階段。

在調理這個慢性腹瀉的第一個階段,我們會在原來的基礎藥上加上疏肝理氣的藥物,方子為:柴胡六克、枳實六克、白芍九克、陳皮六克、白術九克、防風六克、香附六克、黃連六克、黃柏六克、製附子六克、炮薑六克、艾絨三克、烏梅九克、白花蛇舌草三十克、炙甘草六克。

方子裏麵的製附子單獨包,先熬半個小時,然後下入其他藥物,添熱水,再熬四十分鍾即可,藥汁兌入溫水,泡腳,每天兩次,每次二十分鍾。

這是第一個階段的調理,我的經驗,此類病,幾乎很少有不是有情緒失調的影子的,所以,時間長了,我基本的套路就是,上來先用這樣的方子,把肝氣疏開。如果不這麼做的,一定效果不佳,還是要回頭重新疏肝。

在用前麵的方子一兩個星期之後,情況應該得以改善,此時,我們進入第二個階段,我們再加上一些補脾氣的藥物,方子會變成這樣的:黨參九克、白術九克、懷山藥十五克、茯苓九克、香附六克、黃連六克、黃柏六克、製附子六克、炮薑六克、艾絨三克、烏梅九克、白花蛇舌草十五克、炙甘草六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