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補中益氣(2 / 2)

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對於這個鉤藤,古代中醫都要在藥的後麵標注“後下”兩個字。

現在藥理分析認為,古人的做法是對的,因為鉤藤的有效成分在水煎二十分鍾以後,就被破壞了,就沒有了效果,所以開方子的時候要標明把鉤藤單包,然後在藥快熬好的時候後下。

跟碘鹽一樣,由於碘很容易升華,所以炒菜的時候,菜炒好了,火關掉了之後再放碘鹽才是正確做法。

不過許多醫生,幾乎沒有這麼做的,全是在一個方子裏寫了,然後藥房就給抓到一起了,真是可惜了這味藥。

至於竹瀝,就是南方的竹子,放在火上烤,烤出的液體。

這可是味救命的藥啊。

竹瀝性寒,可以化去熱痰,它尤其擅長的是,化去經絡四肢、皮裏膜外的痰,一般藥物無法到達的地方,它都可以到達。

竹瀝在治療外感病熱證的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化痰的速度,力量大,王孟英在給患者治病的時候經常用,有的時候一個重病下來,一共要燒掉竹子幾十根。

竹瀝的一個更大的作用是救急,很多中風患者,有腦血栓的,有腦出血的,昏迷不醒,口中痰聲轆轆,這個時候用竹瀝下去,就可以很快把痰化掉,使得病人盡快醒過來。

如果怕竹瀝寒,可以在用的時候滴入幾滴薑汁,這種情況下竹瀝可以用九克到三十克。

還有那種重症手術的,有的是開顱了,有的是切開氣管了,等等,總之是痰聲轆轆,高燒不退,在重症監護室裏住著,各種抗生素都上了,還是沒有效果。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處理,病人會很快死亡。此時如果用竹瀝七八十克甚至一百克,配合些化痰的藥物,就可以很快退燒,等到痰涎湧出,患者就會恢複過來。

當然,現在在大城市裏一般中醫是沒有機會進入重症護室的,這些經驗都是在小城鎮的醫院中歸納總結的。

川省就有位老中醫,叫江爾遜,他很擅長救治這種瀕危患者,經常是大劑量的竹瀝下去兩三天後,本來還住在監護病房的患者就開始恢複了。

方子一寫出來,老中醫頓時懵了,其中一些東西他根本沒見過,還是邱如倩去幫忙抓的藥,李老爺子的情況,需兩副藥下去,神誌才會清醒。

不過下午還有事,所以林楓給針灸輔佐,一副藥下去,李老爺子瞪時就睜開了眼睛,恢複了神誌。

看得周邊的人頓時傻眼。

“人雖然醒了,但還是得繼續用藥,還是這幅藥,不過得來回加減分量,不針灸的話,要痊愈起碼一個月,針灸的話也要十來天,畢竟人歲數大了,恢複能力不是很好,我爭取抽空每天都過來,不過有時候太忙的話,兩三天來一趟也沒事,你們放心,有我在,李老爺子沒事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