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太平醫(2 / 2)

當真是太平盛世太平醫,不去作死不歸西啊,這群人和當初的大部分太醫一樣。

要知道,給皇親國戚和大臣們治病,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其他人還好,最多就是得罪後,不相往來,甚至使點小絆子,而皇帝卻是掌握了生殺大權。

當年,清代的‘中醫界糾風辦主任’徐靈胎被乾隆皇帝招進宮裏給大臣治過病。

按理說宮廷的太醫院高手雲集,怎麼還要請身處市井的徐靈胎進京?

原來是清朝的曆任皇帝非常了解醫生的好壞對自己的重要性,他們總是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醫生留在自己的身邊,為自己的健康服務。

但是太醫院裏的醫生卻經常讓皇帝們不滿意。

太醫院的醫生們都是經過選拔、考試、實習、臨床等環節,一點點地熬上來的,級別分別為吏目、醫士、恩糧等,按說也是經過了正規訓練,層層選拔,而且沒到四五十歲是甭想熬上禦醫這個職稱的。

但太醫院的醫生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看病有顧忌,重的藥輕易不敢開,一般的方子中每味藥也就是一二錢的份量,有毒的絕對不敢開,緊急的時候藥性偏重一點的藥有時候都要上呈中堂或者其它上級批示。

所以總是看到禦醫醫術不行,其實不然,他們礙於身份約束,禦醫在某些方麵難以施展。

可是皇上哪裏管這些,他一方麵要求你療效好,一方麵對你用藥還有要求,在這兩方麵一衡量,禦醫們的選擇是:我一般就開些不溫不火的藥,不出大問題,療效嘛,別急,一點點調養吧。

太醫太醫,太平之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是禦醫之間代代相傳的秘密。

所以皇帝經常很惱火,乾隆帝在批示禦醫的奏折時經常態度很不好,有的時候甚至是很氣憤,經常批些“用心治!”“快快的治!”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們就非常希望把民間的中醫高手調到自己的身邊,雍正帝曾經連下八道一模一樣的聖旨,讓各地的官員推舉當地的名醫進京。

其中非常有趣的是,還特意囑咐推舉的時候不要強迫人家,要好言安撫,推舉錯了人朕也不怪你們,朕自有考察這些醫生的辦法,等等。

這次萬億考察團事關周山省未來發展大計,出了任何問題,省裏就要問責,除此之外,來者大部分都是老外,出了問題會有外交糾紛,尋常人惹了外交官司,基本上等於完了,所以保健局的專家們也盡量不冒險。

雖說津島百川的病不是很嚴重,但這已經算是壞病了,因為他的肌肉中有很多的痰核,這是吃人參吃壞的,寧治十病,不治壞病。

再說了,這些老外在這裏三兩天也就走了,隻要混過這幾天,一切都雨過天晴,傻子才冒險呢。

畢竟治好了最多就是一句褒獎,某某某醫術了得,不錯不錯,再接再厲,治不好卻是要賠上身家性命甚至讓子孫後代都遭殃,何必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