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占 拾捌 ③(1 / 2)

伏波將軍馬援作為一個曆史名將,對葉之秋而言可謂如雷貫耳,也正是因為這段曆史涉及到了馬援,所以她對武陵五溪蠻不算陌生。因為,那一年六十二歲的老將馬援自請平蠻,起初劉秀是不允的,但戎馬一生的馬援表現出了“廉頗尚能飯”的意圖,親自披甲上馬演示,事實證明光武帝比趙王英明,他認可了馬援的老當益壯,最終同意由馬援領軍出征,卻沒有料想身經百戰的馬援,這一去真的就如他所說的那樣,“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建武二十五年二月,馬援率軍抵達武陵臨鄉縣,相單程率眾攻縣,結果中計,陷入重圍,被馬援斬殺了兩千餘人,最後幸得突圍,四散逃匿於竹林,耿舒意欲趁夜追擊,忽起大風,竹林婆娑,幽森不可輕涉,馬援勒令不可出兵。相單程戰敗後,被迫退守沅江清浪灘北岸……”

漢軍駐紮下雋縣,從下雋有兩條路可進山,從壺頭山直接進山,路雖近但是河道險要,從充縣走,路雖平但是繞道,這種事遠在雒陽沒法親征的皇帝自然拿不定主意。耿舒想從充縣走,馬援覺得路太遠費時費糧,不如直接走壺頭山,這事呈報朝廷,劉秀聽從了馬援的提議,也因此引來了耿舒的不滿。

“……三月,漢軍進了壺頭山,廩君相單程請出族中三老,居高守住隘口。水流湍急,漢軍的船幾次逆行皆遇大風無法逆流而上,天氣越來越熱,漢軍被困壺頭山,水土不服,暑氣難擋,許多人得了瘟疫病死,馬援也被傳染了。為了躲避酷暑,漢軍在山壁間鑿洞為室,白天就藏身在洞中避暑……”

葉之秋停頓住,麵帶沉吟之色。

管仲華靈光一閃:“難道說我們現在就是在所謂的壺頭山?”

葉之秋搖頭:“我不知道,這上麵並沒有交代。”

“底下還說了什麼?三老是不是就是指那邊的三具幹屍?”

“我知曉史書上記載的故事,這墓誌銘上記載的前半段,視角雖不同於史書,但大致進程是差不離的。隻是後半截……”她輕笑,“好吧,我照原文的意思講給你們聽,你們自己判斷吧。”

墓室內光線雖暗,但管仲華卻像是能看到她臉上那抹自嘲的冷淡。他想說什麼,可張口卻不知道該說什麼,隻得閉嘴。

“武陵蠻,族中自廩君以下設有三老,廩君靠部族公推,三老則是靠世襲。三老名為‘巴巫鹹’、‘瞫百節’‘白墨施’,這三個既是名字也是稱號和頭銜,這墓誌銘上沒有寫的太詳細,所以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交代清楚,隻說三老掌握了武陵五溪蠻所有的曆史、人文、祭祀等等各類知識傳承,每一代都是上一代在族中挑選資質最佳的未成年孩童,收養在身邊細細教養培育,曆經數十載後,上代三老衰亡,下一代便自行接替名號。東漢建武二十五年的時候,這三老已是傳承約有十餘代,漢軍征伐,彼時三老正當青壯,尚未收徒。馬援困守壺頭山,兩方對峙數月,三老陣前臨時收徒,填鴨式地把一堆典籍塞給了繼承的孩童,而後上了崖頂登天台,風角占候……”葉之秋越說越快,管仲華和溫景熙已覺和之前的通俗白話相比,她現在講出來的一些言辭生澀難懂,很多詞彙聽得他們一頭霧水,有心詢問吧,偏她語速奇快,根本沒有讓人插嘴的空隙。

“……鐸舌響,惡風起,漢軍傷亡殆半,伏波將軍馬援染病身故。”

伏波將軍馬援作為一個曆史名將,對葉之秋而言可謂如雷貫耳,也正是因為這段曆史涉及到了馬援,所以她對武陵五溪蠻不算陌生。因為,那一年六十二歲的老將馬援自請平蠻,起初劉秀是不允的,但戎馬一生的馬援表現出了“廉頗尚能飯”的意圖,親自披甲上馬演示,事實證明光武帝比趙王英明,他認可了馬援的老當益壯,最終同意由馬援領軍出征,卻沒有料想身經百戰的馬援,這一去真的就如他所說的那樣,“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