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拔罐療法概述(1 / 1)

(5)刺血拔罐:在痛處常規消毒後,先用梅花針叩打或用三棱針淺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5~15分鍾,起罐後局部消毒。

(6)起罐:一手扶住罐體,一手指按壓罐口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子即可脫落。

2.抽吸法

(1)先將瓶口處叩在穴位上,再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或拉吸氣活塞抽出圓筒內空氣,罐具即可吸附於穴位。

(2)留置5~15分鍾後起罐。

3.藥(水)罐法(此法適用於寒濕痹痛)

(1)將中藥用紗布包好置於煮鍋內,加水煮沸(或不加中藥,僅添清水),將竹罐數個投入藥水(或水)中,同煮5~10分鍾。

(2)用鑷子夾罐底端取出(罐口朝下),甩盡罐中水珠。

(3)用折疊的濕冷毛巾緊捫罐口(降低溫度以避免燙傷)後,趁熱急速將罐叩按在治療部位上。

(4)留罐10~20分鍾後起罐,一次可拔多個罐子。

注意事項

(1)凡高熱、出血性疾病和皮膚有水腫處、破潰處、大血管處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2)拔罐時應取適當體位,選擇肌肉豐厚的部位。

(3)根據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火罐,並仔細檢查罐口邊緣是否光滑,有無裂痕,以防損傷皮膚或漏氣。

(4)注意拔罐時間不超過20分鍾,時間長了皮膚容易破損。

(5)上罐動作要穩、準、快,留罐過程要隨時檢查罐子吸著情況。

(6)拔罐結束,一手按住罐體周圍皮膚,一手抓住罐體向上慢拔,使空氣進入罐內,罐體內負壓消失,用手提起罐體即可與皮膚分離。同樣不可用力猛拔罐具。

(7)局部拔罐後起大水皰時,要用無菌注射器抽出皰內液體,再塗以龍膽紫,並用無菌紗布覆蓋。

(8)拔罐完畢後,宜飲一杯白開水,以利排毒。

(9)拔罐間隔時間應根據瘀斑消失情況和病情、體質而定。

(10)一般瘀斑消失快、急性病、體質強者,間隔時間宜短。

(11)可以洗完澡後拔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12)拔罐周期,慢性病、體質弱者,間隔時間宜長。通常間隔3~7天,7~10次為1個療程,若2個療程無效,應改用其他療法。

(5)刺血拔罐:在痛處常規消毒後,先用梅花針叩打或用三棱針淺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5~15分鍾,起罐後局部消毒。

(6)起罐:一手扶住罐體,一手指按壓罐口皮膚,使空氣進入,罐子即可脫落。

2.抽吸法

(1)先將瓶口處叩在穴位上,再用注射器從橡皮塞抽出瓶內空氣,或拉吸氣活塞抽出圓筒內空氣,罐具即可吸附於穴位。

(2)留置5~15分鍾後起罐。

3.藥(水)罐法(此法適用於寒濕痹痛)

(1)將中藥用紗布包好置於煮鍋內,加水煮沸(或不加中藥,僅添清水),將竹罐數個投入藥水(或水)中,同煮5~10分鍾。

(2)用鑷子夾罐底端取出(罐口朝下),甩盡罐中水珠。

(3)用折疊的濕冷毛巾緊捫罐口(降低溫度以避免燙傷)後,趁熱急速將罐叩按在治療部位上。

(4)留罐10~20分鍾後起罐,一次可拔多個罐子。

注意事項

(1)凡高熱、出血性疾病和皮膚有水腫處、破潰處、大血管處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2)拔罐時應取適當體位,選擇肌肉豐厚的部位。

(3)根據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火罐,並仔細檢查罐口邊緣是否光滑,有無裂痕,以防損傷皮膚或漏氣。

(4)注意拔罐時間不超過20分鍾,時間長了皮膚容易破損。

(5)上罐動作要穩、準、快,留罐過程要隨時檢查罐子吸著情況。

(6)拔罐結束,一手按住罐體周圍皮膚,一手抓住罐體向上慢拔,使空氣進入罐內,罐體內負壓消失,用手提起罐體即可與皮膚分離。同樣不可用力猛拔罐具。

(7)局部拔罐後起大水皰時,要用無菌注射器抽出皰內液體,再塗以龍膽紫,並用無菌紗布覆蓋。

(8)拔罐完畢後,宜飲一杯白開水,以利排毒。

(9)拔罐間隔時間應根據瘀斑消失情況和病情、體質而定。

(10)一般瘀斑消失快、急性病、體質強者,間隔時間宜短。

(11)可以洗完澡後拔罐,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12)拔罐周期,慢性病、體質弱者,間隔時間宜長。通常間隔3~7天,7~10次為1個療程,若2個療程無效,應改用其他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