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道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變化的世界裏,靈活機變的行動要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洛克菲勒說過:“如果你想成功,你應該打破常規,開辟新路,不要沿著過去成功的老路走。”很多時候,如果能夠換一種思考模式,無畏的傳統、習慣所羈絆,往往會得到出人意料的驚喜和收獲。
有一位做金融的精英人士,他立誌要攻讀金融學研究生,以至於三大部《中國金融史》被翻看得幾近支離破碎,然而天不遂人願,他屢試不中。
然而,在這期間,不斷有朋友拿一些古錢向他請教,起初他還能細心解釋,不厭其煩。後來問的人實在大多了,他索性編了一冊《中國曆代錢幣說明》,一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二是為了給朋友提供方便。
這一年,他依舊沒有考上研究生,但是他的那冊《中國曆代錢幣說明》卻被書商看中,第一次就印了l萬冊,當年銷售一空。現在,他已經是“中產階級”了。
無獨有偶。有一位渴望以為作家的農民,十年如一日地努力著,他堅持每天寫作500字。一篇文章完成後,他修改再修改,然後滿懷希望地寄給遠方的雜誌社。
可是,多年努力,他的隻字片言也從沒有變成鉛字,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有收到過。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總編寫道:“……看得出,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麵過於狹窄,生活經曆也顯得相對蒼白。但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他就是張文舉,現在是有名的硬筆書法家。記者們去采訪他,提得最多的問題是:“你認為一個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
張文舉說:“一個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氣很重要,毅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舍棄,更要懂得轉彎!”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如果一個人的理想不適合自己,千萬不能一味將錯就錯地走下去。長時間地實現不了理想,除了要忍受寂寞的折磨外,更容易消磨對理想的執著。所以當一個人的理想與自己的實際發展不符時,要適時地讓理想轉個彎,由於理想轉彎反而會柳暗花明,看到人生的另一處美景。
人不能太過於固執,如果一條路不適合自己了,不管再怎麼努力,命運之神也往往不會向他打開大門。如果一個人身患殘疾,想在奧運會上一舉奪魁可能嗎?如果一個人天生矮小,想當模特走秀能行嗎?如果一個人很文靜,偏讓他做和人際交往相關的工作,他能做得來嗎?……當然,這些也有可能實現。不過一個人要發展、要獲得成功,除了要忍受寂寞、有毅力之外,還要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方向,要防得適時轉彎,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個人何必要在一條路上苦苦地掙紮呢?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你做好選擇。無論如何,在目標和現實分叉時,你都應該學會轉彎。借助現實的力量讓自己的理想換條路徑去走,說不定現在苦苦摸索,當轉入另一條途徑後是—條光明大道,能獲得意外的成功。
在這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道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變化的世界裏,靈活機變的行動要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